摘要:播客里直接下了个结论:杨瀚森在季前赛几场表演,让开拓者的中锋位置不再那么成问题。主持人说,他看上去能稳住那个位置,这话一说就把话题拉到了球员身体条件、技术特点和球队轮换上。
播客里直接下了个结论:杨瀚森在季前赛几场表演,让开拓者的中锋位置不再那么成问题。主持人说,他看上去能稳住那个位置,这话一说就把话题拉到了球员身体条件、技术特点和球队轮换上。
事情是这样展开的。LakersNation的Trevor Lane开门见山,把争议点和亮点都摆出来。他说很多人觉得杨瀚森选得有点靠前,但实际表演很有说服力:在篮下终结能力和传球视野上都比预期要好。在篮下终结能力和传球视野上都比预期要好。杨自己还半开玩笑说自己是队里最不擅长运动的,可那种触感和投篮感觉让人印象深刻。季前赛里他确实有几次失误,这点让人担心,因为NBA节拍快,失误成本高。但总体看,表演令人振奋,至少让那些质疑的人显得有点过苛。Lane还提到,杨不是那种爆发型的大个子,但联盟里有些顶级中锋并不靠弹跳取胜,约基奇就是极端例子——意思是说,身高和技术有时更重要。
Donnie接着把视角拉到身体条件上。杨身高大约2米16到2米18,体重在113公斤附近,这种体型在篮下本身就具备威慑力,不需要靠跳得多高来争位。低位完成终结他能,手感也好,防守端篮筐保护也能做。更重要的是,他有传球和组织的基础,这在现代中锋里越来越吃香。Donnie还提醒,杨有提升空间,尤其是如果能把外线投篮练上去,他就更接近“现代中锋”这个身份。播客也提到两场季前赛的感受:第二场比第一场明显好一些,挡拆后的处理和低位终结更自然了。
谈到球队层面,Lane觉得有了杨和克林根这两个大个子,开拓者在暂时没有艾顿的情况下,也不至于太慌。他还提到罗威这个名字,说看集锦时他完全像另一个级别,问题是伤病太多。如果赛季里罗威能上场,开拓者的前场轮换会相当有意思:杨、克林根、罗威轮换,会把内线的比赛变得不一样。深度能看到,稳定性还得看健康。
把讨论放回杨的个人背景,争议主要集中两点:一是运动能量不是那种飞天遁地类型,二是从国内联赛到NBA的适应需要时间。他在国内联赛是相对稳定的得分手和组织者,这些基本功在季前赛里开始显现出来。失误多半来自节拍适应和面对更高对抗的处理选择,这可以通过经验和训练慢慢改善。
技术上,杨现在能做的事挺清楚:低位攻击、篮下终结、传球组织和一定的护筐防守。短板是运动天赋和外线投射。发展路线也挺明确——先把篮下武器库扩大,再把投射当加分项。节目最后又回到队伍配置和赛季期望,Lane重复了如果罗威能健康回归,开拓者前场会非常有竞争力的看法;Donnie则更偏向观察杨个人的成长空间,认为他若能拓展外线,会更像是NBA里能长期立足的现代中锋。
听他们聊,有实际的数据感受,也有点随性的球迷调侃,挺有意思的。听他们聊,有实际的数据感受,也有点随性的球迷调侃。
来源:aaa体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