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乒乓球大满贯赛事的巅峰对决,无数人都沉浸在欢声笑语当中,对王曼昱的称赞也是随之而来,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事画风一下就变了,赛后发生的事直接盖过了比赛本身,这次舆论的焦点不是别人,正是国乒“初代大魔王”邓亚萍。
[浮云]一段视频再一次让我们见识到了体育饭圈文化的可怕之处,就连“初代大魔王”邓亚萍也有人骂。
而且邓亚萍此次还是带着善意的祝贺王曼昱,这些粉丝的行为不是完全给当代运动员招黑吗,有的时候也真的看不出来这些粉丝是不是故意的。
为什么邓亚萍祝贺王曼昱也会被骂?邓亚萍真的没人认识了吗?
一场乒乓球大满贯赛事的巅峰对决,无数人都沉浸在欢声笑语当中,对王曼昱的称赞也是随之而来,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事画风一下就变了,赛后发生的事直接盖过了比赛本身,这次舆论的焦点不是别人,正是国乒“初代大魔王”邓亚萍。
邓亚萍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视频祝贺王曼昱,这本是前辈对后辈再正常不过的鼓励,评论区却被一条刺眼的留言攻陷了:有啥好祝贺的,没有我莎,谁认识你邓亚萍啊。这条评价本身就足够离谱了,更让人觉得离谱的是,这种声音迅速引来大量附和。
一夜之间,乒坛曾经的传奇需要靠现役顶流的罪名就扣在了邓亚萍的脑袋上,“蹭热度”、“故意踩一捧一”,饭圈的常用话术真可谓是无所保留,全都用在了邓亚萍的身上,这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提出质疑的年轻粉丝们可能真的不知道,在他们所追捧的偶像还未出生时,邓亚萍这个名字就已经是世界乒坛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了,她是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位夺得四枚金牌的运动员,1992年的巴塞罗那和1996年的亚特兰大,她连续两届包揽女单、女双冠军。
尤其是在巴塞罗那,19岁的她夺冠后扔掉球拍、握拳嘶吼的画面,是中国体育界根本无法遗忘的瞬间,她的世界第一排名,一坐就是整整八年,哪怕到了今天仍是女子乒坛无人能破的纪录。
手握18个世界冠军头衔,她的“教科书级打法”曾让无数对手绝望,也因此赢得了“初代大魔王”的称号,这些光荣的战绩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邓亚萍是真的为乒乓球成为中国国球出了一份力的。
而这次之所以会引发轩然大波,是这段时长仅2分多的视频,镜头里邓亚萍衣装穿的笔挺,看着就很有精气神,北京也是一片雪白,颇有些播报员的意思,她一手执笔、一手握纸,显然是对这场比赛有很多总结。
她语气平和地分析,王曼昱在先失一局后战术调整得非常迅速,还她特别指出王曼昱启用了新的发球战术,并围绕整个反手体系展开攻防,这个变化成功限制了孙颖莎,让孙颖莎在比赛中感到非常不适。
整个点评有理有据,即便是离开了赛场多年,她的专业水平依旧是毋容置疑的,事实上,国际乒联官网的赛后技术报告也得出了相似结论,王曼昱研究的新的体系确实非常厉害,而且是本次夺冠的关键所在。
长期关注国乒的人应该也清楚,邓亚萍的解说向来只谈技术不谈人气,无论是夸赞孙颖莎正手力量的进化,还是肯定王曼昱的反手优势,她都秉持着中立客观的立场,毕竟都是自家队员,手心手背都是肉,不针对人只针对战术的解说也有利于国家运动员的进步。
然而,在部分粉丝的心理课不是这么想的,他们的想法非常“幼稚”——不夸自己的偶像就是“不懂球”、分析对手的优点就是“偏心”,粉丝们需要的不是专业分析,而是无条件的站队和吹捧。
邓亚萍遭遇的围攻不过是国乒饭圈乱象的一个“小案例”罢了,早在几年前这种将娱乐追星模式生搬硬套到体育领域的风气就开始蔓延,粉丝们自发划分阵营,将赛场上的对手视为“敌人”,为维护自家偶像,不惜攻击其他选手、教练,甚至是对体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
这种“阵营化”的趋势在2018年后愈发明显,粉丝们会断章取义,将评论员的分析截图,配上“故意打压”的文字进行传播,他们会编造“黑料”,通过私信骚扰、恶意举报等方式,试图让所有不同的声音噤声。
2023年亚运会的赛场上甚至出现了双方粉丝为了支持各自偶像而现场互骂的混乱场面,老球迷是真的不懂这种文化,我们当年看球,佩服所有选手的拼搏,尊重每一位前辈的贡献,现在的饭圈文化把国球氛围搞坏了。
国乒的辉煌是几代人接力奋斗的结果,忘记历史就是对体育精神最彻底的背叛,而现在的饭圈就是背叛的代表,他们一不懂球,二不关心体育的发展历史,只会用输赢判断结果,只会挖掘运动员的私生活。
视线回到邓亚萍的这件事上,面对这场网络风暴邓亚萍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她的社交平台继续更新着自己的解说日常,脸上的笑容依旧非常灿烂,仿佛外界的一切喧嚣都与她无关。
而另一边,这场舆论战的两位主角——王曼昱和孙颖莎早已投入到新一轮的世界杯备战中,她们在训练场边击掌微笑,这还真是讽刺至极,场外“无关紧要”的人吵的不可开交,但实际上人家两个是要好的朋友,真是奉劝饭圈的各位,还是理智一点吧。
信息来源:
来源:小慧看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