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种癌症最难对付,治愈率低且高致死,愿你永远不遇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7-28 22:42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05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有人说,癌症是现代人的“头号敌人”。确实如此,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450万例,平均每天就有1.2万人确诊为癌症。但你知道吗?癌症之间也分“难度等级”,有些癌症一发现就已是晚期,治愈希望渺茫,被称为“最难治”的癌症。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4种“榜上有名”的癌症,看看到底有多难治,为什么它们如此凶险,又该如何预防。

如果说哪种癌症最让医生头疼,那一定非胰腺癌莫属。这个癌症有个外号叫“癌中之王”,不是因为它发病率高,而是因为它太致命了

胰腺深藏在腹腔,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确诊时,癌细胞早就扩散转移,手术根本做不了。根据《中国肿瘤年报2023》,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不足10%,远低于大多数癌症。

更残酷的是,它对放化疗都不太敏感,能做手术的患者不到20%。即使勉强切除,术后复发率也很高。正因如此,胰腺癌被称为“最令人绝望的癌症”。

风险提示:长期抽烟、酗酒、慢性胰腺炎、糖尿病、肥胖,都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尤其是突然出现的糖尿病,若伴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一定要高度警惕。

很多人觉得只有长期酗酒才会得肝癌,其实这是个大误区

我国肝癌患者中,约80%都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也就是说,病毒性肝炎才是肝癌的第一元凶

而且肝癌的隐蔽性也极强。早期肝癌往往无任何不适,等到发现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数据显示,我国肝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12.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很多人“死于无知”——不知道自己有乙肝,不做定期体检,也不按时服药,等到腹胀、黄疸、消瘦才去医院,基本已经来不及了。

风险提示:有乙肝、丙肝病史的人,尤其要每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彩超甲胎蛋白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肝硬化、脂肪肝、酗酒、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如发霉的花生、玉米)也都是重要诱因。

中国是胃癌“重灾区”,全球约一半的胃癌患者都来自我国。

很多人以为胃癌是“吃辣吃出来的”,其实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熟,但你身边很多人可能都被它“缠上”了。

据《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共识》,我国成人感染率高达50%以上。长期感染会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演变为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最终走向胃癌。

很多胃癌患者在早期只是轻度胃胀、打嗝、消化不良,很容易被误认为“胃不好”。等到吃不下饭、体重骤降、上腹持续疼痛,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

风险提示:40岁以上、有胃病史、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每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检测筛查,一旦确诊应尽早根除。

说起食管癌,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但它在我国的发病率却很高,尤其在中西部农村。

为什么这么特殊?原因就在于——我们的饮食习惯

高温热食、腌制食品、烟熏食物、粗糙食物、过快进食……这些看似“日常”的习惯,其实长期刺激食管黏膜,造成慢性损伤,最终可能诱发癌变。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发食管癌约60万例,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中国。而在我国,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30%。更糟糕的是,它的早期症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患者往往是在吞咽困难、食物哽咽感出现后才就诊,此时病情多已进展。

风险提示:40岁以上、长期有三餐不规律、爱吃烫食或腌制食品的人群,应警惕风险。若出现进食梗阻感或吞咽不畅,请尽快做胃镜检查。

很多人以为,癌症能不能治好,靠的是心态。确实,乐观的情绪对康复有帮助,但真正决定生死的,还是科学治疗和早发现

这些“最难治”的癌症,有一个共同点:发现太晚症状不典型治疗手段有限。所以,预防和筛查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1. 重视体检,尤其是专项筛查
别等有症状再查,那往往已经太晚。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慢性疾病、特定饮食习惯)要主动做胃镜、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筛查。

2. 控制好“三高”和基础病
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肝炎、胃炎等慢性病是癌症的重要“温床”,必须长期规范管理。

3. 改掉饮食坏习惯
少吃腌制、熏烤、发霉、高温烫食,米饭菜汤虽香,但温度超过65℃就可能灼伤食管黏膜。

4. 避免烟酒,特别是烟
吸烟是多种癌症的“共同推手”,不仅伤肺,还伤胃、伤胰腺、伤食管。戒烟,是你能为自己做的最划算的事。

这些癌症难治,是因为它们不声不响地潜伏在我们体内,一旦爆发,往往已经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能为力,早筛查、早干预、早治疗,才是我们真正能握在手里的主动权。

别等身体“喊疼”了,才开始后悔。愿你我都能用科学武装自己,远离癌症。

1.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3》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肝癌防治科普知识手册》2023年版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健康新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