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烧饼,好吃的烧饼一定要到当地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3 17:52 1

摘要:常州老杨家的陶炉还在冒烟,炭火噼啪响,二十多年前我奶奶也这么烤过,可现在排队的全是举着手机的00后,一边等一边拍“非遗现场直播”。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年轻人买烧饼,不光是为了一口吃的,是在买一种能摸得着的回忆?

常州老杨家的陶炉还在冒烟,炭火噼啪响,二十多年前我奶奶也这么烤过,可现在排队的全是举着手机的00后,一边等一边拍“非遗现场直播”。

他们不是不懂传统,是懂得太深了——知道那十八层酥不是机器压出来的,是人手一遍遍揉醒的,知道45℃才是它最香的温度,凉了就散了,热了就硬了。

如东的虾籽烧饼,以前只有春天能吃上,现在冬天也能咬到鲜味,可老店还是每天只做三百个。

有人问为啥不扩产?

老板说:“虾籽是命,不是原料。

”那八千粒虾籽,得是渔民凌晨三点在海风里一颗颗挑出来的,急冻技术能锁住味道,锁不住那种等一整个冬天的盼头。

黄桥烧饼的肉松,非得用如皋黑猪,那肉香是别的猪给不了的。

南京博物院收了民国的铜馅挑,可真正懂行的,还是蹲在郭家筒炉前,看银杏炭怎么把饼边烤出焦糖色。

他们不拍短视频,但你路过时,那股油香会自己钻进鼻子里,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现在满抖音都在教你怎么用麻糕配咖啡,有人加奶油,有人撒海盐,可最火的那条视频,是一个阿姨蹲在巷口,把刚出炉的麻糕掰开,夹进一块冷掉的糖芋苗——她说:“小时候饿了,啥都能当饭。

我们总说传统要创新,可真正留得住的,从来不是新花样,是那些没人提、却有人记得的笨办法。

你吃过的那口热乎,不是因为工艺多复杂,是因为有人,愿意为你,多熬一炉炭火。

来源:美食有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