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65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胆固醇有点高,能不能先吃他汀控制一下?”
“他汀药吃了半年,血脂倒是下来了,就是手脚总觉得酸软无力,这是副作用吗?”
在李先生的朋友圈里,几乎一半以上的亲戚朋友都在吃他汀。有人刚刚体检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稍高一点,就立刻要求医生开药;也有人一吃就是几年,连复查都懒得做。
但医生反复强调:他汀虽然能有效降脂,却绝不是“保健品”,更不能随便吃、长期吃。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处方药,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根据《2020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他汀是目前证据最充分、疗效最确切的降脂药物之一,对于高危人群(如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患者)有明确的一级、二级预防意义。
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并不属于真正需要服用他汀的高危人群,却盲目依赖药物控制血脂。长期不合理使用他汀,不仅无益,反而可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甚至影响肝功能、肌肉和神经系统。
不是所有人吃他汀都会出问题,但一旦出现异常症状,一定要及时评估是否与药物有关。以下是临床上较常见的4种副作用:
1. 肌肉酸痛、乏力 —— 最常见的副作用
很多人服用一段时间他汀后,会出现肩背酸痛、腿软无力、上下楼梯吃力等症状。医生称之为他汀相关肌病(SAMS)。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轻微不适,但极少数人可能发展为横纹肌溶解症,这是一种严重的肌肉损伤,甚至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尤其是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长期大剂量服药者,风险更高。
2. 肝功能异常 —— 服药期间需定期监测
他汀药物在肝脏代谢,少数人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这是肝细胞损伤的标志。根据中华医学会脂代谢学分会建议:服药初期及之后每3~6个月应检查肝功能,确保药物未对肝脏造成明显负担。如果发现丙氨酸转氨酶(ALT)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需暂停使用并进一步评估。
3. 血糖升高 —— 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
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他汀可能轻微升高空腹血糖水平,甚至触发2型糖尿病的发生。2012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指出,长期服用高剂量他汀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上升9%。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降脂带来的益处远大于血糖轻度升高的风险,因此不建议因噎废食。
4. 神经系统影响 —— 少数人会出现记忆模糊
虽然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他汀会导致阿尔茨海默病,但临床上确有个别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短期记忆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
这可能与胆固醇在大脑神经元功能中发挥作用有关。他汀影响胆固醇合成,可能间接干扰神经信号传递。若出现认知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评估是否需调整或更换药物。
根据2020年《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以下人群应优先考虑使用他汀:
已确诊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
患有2型糖尿病,且伴有其他危险因素;
LDL-C≥4.9mmol/L(190mg/dl),无论有无其他慢病;
经全面评估后属于高危或极高危人群。
如果只是轻度升高,且无其他危险因素,完全可以通过饮食、运动、减重等方式干预,并不需要立刻吃药。
医生提醒:吃药不是目的,控制风险才是关键。
很多人误以为他汀是“终身药物”,其实不然。他汀是否需要长期服用,要根据风险变化动态调整,而不是“一吃到底”。
医生强调:用药期间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血脂、肝肾功能和肌酶水平,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服药或调整剂量。此外,他汀不能和部分药物(如红霉素、某些抗真菌药)同时使用,否则可能增加毒性反应。
他汀不是“万能药”,也不是“洪水猛兽”。对于真正需要的人群,它是拯救心脏和大脑的重要工具;但对于不该吃的人群,盲目服用可能换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控制血脂,靠的从来不是单一药物,而是综合管理: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定期体检、合理用药,缺一不可。记住,吃药之前,先问问医生“我真的需要吗?”,比什么都重要。
[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2] 《Statins and risk of incident diabetes: a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statin trials》, The Lancet, 2010
[3] 《他汀类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共识》, 中华医学会药学分会, 2023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医师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