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融合之旅,让艺术从“云端”到“心间”——山东美术馆的惠民与发展实践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2 01:37 1

摘要:文化视界网报道文旅融合蓬勃发展的当下,“艺游齐鲁”活动正以艺术为纽带,串联起齐鲁大地的文化脉络与文旅魅力,为大众打开一扇读懂山东、亲近艺术的新窗口。为让更多人知晓“艺游齐鲁”的初心与实践,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特别对话山东美术馆艺术创作交流中心副主任陈宁,聚焦

文化视界网报道 文旅融合蓬勃发展的当下,“艺游齐鲁”活动正以艺术为纽带,串联起齐鲁大地的文化脉络与文旅魅力,为大众打开一扇读懂山东、亲近艺术的新窗口。为让更多人知晓“艺游齐鲁”的初心与实践,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特别对话山东美术馆艺术创作交流中心副主任陈宁,聚焦美术馆扎实行动,讲述其如何将场馆职能转化为吸引观众与外地游客的核心竞争力;也透过“故事里的黄河——山东黄河文化美术作品巡展”、“济南国际双年展”等鲜活案例,呈现山东美术馆如何用各类展览、活动打造串联齐鲁大地的“文旅名片”,让更多人走进齐鲁文化的世界,感受齐鲁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编者按

“艺术如何打破围墙,在时代土壤中扎根?文化怎样进入寻常百姓家生活,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这两个关于艺术与文化的时代之问,始终萦绕在山东美术馆的实践征程上。

“山东美术馆一直在提升对外交流和美术创作水平方面不断努力。近年来,我馆的艺术创作交流中心作为活化山东艺术资源、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的年轻力量,以山东省美术馆联盟建设为抓手、以馆际交流为纽带、以文化惠民为落脚点,将部门职能转化为吸引观众与外地游客的核心竞争力,让艺术真正成为串联齐鲁大地的‘文旅名片’”。在陈宁副主任眼中,山东美术馆就像一位默默耕耘的“文化园丁”,于协作中凝聚合力,于创新里开拓新局,为齐鲁大地播撒艺术的种子,浇灌出文化繁荣的绚丽之花,在推广齐鲁文化艺术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场馆联盟:以协作之力筑就艺术共同体

独行快,众行远。2017年,在山东美术馆的牵头下,山东省美术馆联盟正式成立,从此打破了单个场馆的“孤岛困境”。“一个馆的光芒有限,一群馆的星河璀璨。”2024年8月,联盟换届注入新活力,会上表彰10个年度优秀展览与5个优秀公教项目——那些印在证书上的项目名称,那些藏在展览里的创意巧思,恰似一份沉甸甸的“行业答卷”,既标记着过去的成绩,更为全省美术馆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谈及联盟的初心与发展,陈宁副主任介绍道:“为整合全省美术馆业界优质资源、汇聚美术事业发展合力,2017年底,在原省文化厅的指导下,我馆牵头成立了山东省美术馆联盟,并于2024年8月完成了换届工作。目前,联盟共拥有72家会员单位,涵盖了省内各地公立、民营、高校和国企美术馆。”72家单位,就像72颗散落的珍珠,被联盟这条“丝线”紧紧串联,最终汇成了齐鲁艺术领域的“璀璨星河”。

自成立以来,联盟成功举办“齐鲁典藏——山东省美术馆联盟首届馆藏精品展出季”,开展了全省“美术馆优秀展览和公共教育项目”的评选,完成全省专业美术馆调研,举办多场以美术馆管理、策展和公教等为主题的讲座和培训班,促进了联盟单位间的交流互鉴,集思广益,有力推动了全省美术馆行业和美术事业的发展。下一步,联盟将继续立足齐鲁文化,聚力打造联盟特色品牌,以联合办展的形式,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叫得响。

文化惠民:让艺术之光照亮寻常日子

“当艺术下沉基层时,面对理解门槛高的问题,中心采取了什么措施让群众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让艺术之光照进生活,是文化惠民的初心,如何让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是所有艺术学家和艺术机构共同面对的课题。

提到文化惠民工作的具体实践路径,陈宁副主任阐述:“为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每年我部门会组织专职画家和馆聘艺术家开展多场文化惠民进基层活动,深入社区、乡村等地,为当地群众进行艺术创作。我们非常注重群众们的喜好和反响,会选择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主题进行艺术宣传,比如进乡镇与基层工作者座谈、进社区向居民代表赠送春联、进机构同美术从业者一起创作作品等,都收到了很好的群众反响。特别是在警察节、七一、八一等时间节点前后,中心会深入警队、军营为我们的“最可爱的人”创作作品,送去温暖,持续满足不同群体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让更多的美术爱好者真正体会到艺术创作就在身边。”

深入基层更见真情。山东美术馆对这一问题保持持续关注,艺术创作交流中心作为山东美术馆与各行各业美术爱好者联系的窗口,始终坚持发挥省级文化单位辐射带动的优势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惠民的职能,坚持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并重。

艺术传承创新:用时代笔墨续写齐鲁文脉

“我们在齐鲁大地上生长,深深感受到了齐鲁文化对这片土地、对人的滋润,山东美术馆在推广齐鲁文化、扩大齐鲁文化影响力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面对这个问题,陈宁副主任详细介绍了山东美术馆关于传承与创新的实践。

艺术的传承创新,始终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我们通过与省外、国外美术馆之间的合作,既推动优秀齐鲁文化走出去,同时也引进优质展览吸引游客,形成‘双向引流’的良性循环。山东美术馆从馆藏精品中提炼文化基因,在馆际交流中播撒艺术火种,于青年培育中激发创作活力。比如我馆主办的‘故事里的黄河——山东黄河文化美术作品巡展’以及成功举办三届的‘济南国际双年展’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23年启幕的“故事里的黄河——山东黄河文化美术作品巡回展”,恰似一叶载满黄河记忆的“文化扁舟”,成为黄河文化传播的典范。展览精选50余件涵盖中国画、油画、影像、装置等多元形式的艺术作品,既有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力作,也有青年创作者的诚意之作,铺展开一幅兼具雄浑与温润的黄河文化长卷。展览以《诗经》“赋”“比”“兴“为脉络,深入解读作品中黄河山东段的生态风光、历史底蕴与时代变迁,更借多元艺术语言打破传统展览边界,让观众在光影与笔墨间触摸到自然的黄河、人文的黄河、新时代的黄河长卷。展览从宁夏银川启程,辗转内蒙古、重庆等地,让黄河故事跨越地域“流动起来”,成为连接不同地区文化交流的纽带。

自2020年起已连续举办三届的济南国际双年展,汇聚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821位艺术家的1159件(组)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数字影像、表演艺术等多元形式,勾勒出一幅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艺术长卷。工作人员通过精心策划的展陈布局,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创作在此对话,既将齐鲁大地的文化气质融入国际艺术语境,也为观众带来“现象级”的视觉盛宴。

据了解,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共吸引200余万名观众前来参观,网络媒体总点击量超10亿人次,更以“参展作品最多、展览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特质,让济南国际双年展成为吸引外地游客“打卡”、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艺术IP。

“2026年也将迎来‘第四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大家可以期待一下,也欢迎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打卡。”谈及未来,陈宁副主任带着对下一场艺术盛宴的憧憬向大家发出了热情的邀约。“让齐鲁文化焕发新活力,更能让每一位游客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读懂山东、爱上山东。未来,随着更多创新实践的落地,艺术必将成为‘艺游齐鲁’最动人的‘核心密码’,吸引着更多人走进山东、感受齐鲁之美。”

来源/文化视界网 作者/王浩然

摄像、摄影/王鑫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

来源:文化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