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清理3吨水葫芦,同样是水葫芦,我国很嫌弃,柬埔寨却当宝贝?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4 08:37 1

摘要:2023年11月11日,央广网发布了一篇报道,报道称长沙县捞刀河流域在天气持续高温、水体富营养化等条件的影响下,出现水葫芦“疯长”的现象。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3年11月11日,央广网发布了一篇报道,报道称长沙县捞刀河流域在天气持续高温、水体富营养化等条件的影响下,出现水葫芦“疯长”的现象。

这可让更辖区的一众工作人员头疼不已,因为水葫芦是入侵物种,它的疯长不仅会影响这片水域的水质,还会导致水下植物长期接触不到阳光之后死亡。

更夸张的是它的蔓延速度极快,短时间内就能长满整个河道,这样的规模会造成水体缺氧,就连水生动物也容易因为缺氧窒息而死。

为防止水葫芦肆意蔓延,当地的街道办开展了水葫芦专项清理活动,对全线7.5公里的捞刀河湘龙段进行人工打捞。

打捞的工人每天9点钟起来干活,一直捞到下午4点半才会结束,湘龙街道此次安排的打捞行动捞出水葫芦有3吨还要多,光安排的打捞人员就有100多个人,可以说是费时费力。

所以,在国内水葫芦的声誉并不好,在人们眼中它是一种极其讨厌的入侵物种,一旦在野外出现就意味着又得安排上一大波“劳动力”连夜干活。

但就是这样令人讨厌的水葫芦,去了柬埔寨反倒被人们当成了“宝贝”,难道水葫芦还有什么妙用不成?

«—【·美丽又危险的凤眼蓝·】—»

1901年,我国花重金从巴西引入了一种外形恬静的浮游草本植物,它通体绿色,光滑的莲状叶片下像长了一只小葫芦。

尤其是它们开出淡紫色花冠的那一刻,带有黄色花心的花瓣像一只凤眼。

为了欢迎它,我们给它取名为“凤眼蓝”,这个名字大部分人来说比较陌生,但它的别名“水葫芦”大家一定都很熟悉。

它们几乎遍布全世界各地,国内的长江黄河两大流域都有广泛分布,它常见于海拔不超过1500米的水塘、稻田等环境。

它的匍匐茎和众多腋芽在离开母体后,可以进行无性繁殖,能让它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水中快速繁殖,数量多到你看不到湖面。

最初,我们引入水葫芦,就是单纯地欣赏它外表流露的素雅,将它做成盆栽摆放在家中,美化环境又赏心悦目。

最重要的是人们“偶然”发现它们具有吸收水中的重金属以及其他有害成分的特性,对于维护水体环境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改善国内的水体环境质量,便大手一挥引入了大量的水葫芦。

它们偶尔还被一些农户用来喂养牲畜,为牲畜补充营养。

这怎么看都是一举多劳的事情,而且农户看到水葫芦极速的生长能力后,更对它高看一眼,要知道对于农户来说,再没有比看到植株迅速生长更高兴的事了。

可是后来,人们却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劲,这些水葫芦像是被下蛊一样,开始变得不受控制,大规模地扩散繁殖,水域所到之处都弥漫着它们的身影。

它们的过度生长,其根部会肆意抢夺水下的养分,水中的氧气也会变得稀少。

然后会导致这篇片水域的水变得污浊,水面被水葫芦叶片严丝合缝地遮挡住,根本不能进行水下光合作用。

原本就不太好的水体环境,因水葫芦的到来变得雪上加霜,污染加重。

它们成片地聚集在水面,抢占了大量的水面空间,根本不给其他水生植物、动物一点生存的机会。这导致水域上下的本土物种无法正常生存,甚至灭绝消失。

也间接致使其他微生物失去了可栖息的空间,破坏当地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对当地的水域造成严重的影响。

还有在水面静止时,它们的大面积覆盖会阻碍航运和排水,即便是狭小的渔船也无法下脚,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事故。

最危险的是腐烂的水葫芦,还会释放很多带有毒性的有害物质,不及时清理它的毒性会扩散在水中,造成大量的鱼类死亡,影响渔业发展。

同时也会被人体饮用,对人体很不友好,若是被牲畜所食,也会有传播给人类的危险。

当时,谁也没想到就这么一颗平平无奇,且身长不超过60厘米的水生绿植,在来到国内后会一改之前温静典雅的模样。

像一个“恶魔”疯狂地野蛮生长,差点席卷整个国家。

人们想尽各种办法才勉强压制了它们的嚣张气焰。就这样一个“水上恶魔”,让人们由最初的欣赏,变成如今不受待见的厌恶。

但是,水葫芦却没有被所有的世人抛弃和驱逐,它在柬埔寨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这是为什么?

«—【·柬埔寨人的“宝贝”·】—»

水葫芦在柬埔寨同样也是泛滥成灾,但是他们对待水葫芦却是截然不同的态度。

在他们眼中水葫芦是用来发家致富的“宝贝”!

最初,当地的居民会刻意地种植水葫芦,同样也是看中它的美观性。

密密麻麻的水葫芦花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不过水葫芦最常用的处理方式还是“变废为宝”。

走进柬埔寨,你每天都会看到许多手持刀具的女性,乘着木船,挤在水泄不通的水葫芦群中,像割麦子那样匆忙地收割水葫芦。

这些成捆的水葫芦,她们只留下中间长长的杆茎,叶子、根部以及体内的汁液全部去除掉。然后在全部码放在空地上或者船板上进行暴晒。

经过一次清洗和再次晒干后,她们会把这些晒好的杆茎用炭进行熏蒸,这样可以杀死杆茎上残留的细菌,又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浅黄色。

最后这些杆茎们,会变成成捆的类似于秸秆的韧性编织条。她们会用这些处理好的杆茎编织成各种工艺品,如手提包包、杯垫、箩筐、菜篮子等。

因为水葫芦韧性很强,做出来的工艺品又耐用又环保还实惠,所以很快便成为当地的特色商品,并迅速打开了国内外市场。

水葫芦也被用来制作家具、装饰品,水葫芦的肆意生长让当地的居民可以就地取材,使其成本低,天然不含甲醛的水葫芦制品成为国内外一种新式流行。

据说一张水葫芦毯子可以卖到上千元,他们每个人一个月大概可以得到300美元的收入,这比普通工人的薪水还要多一倍。

在尝过水葫芦带给她们的利润后,当地许多人纷纷加入采摘编织大军,迫切地想要“分一杯羹”。

还有人成立专业的水葫芦加工工作团队,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编织制品,进行技术上的加工升级,对杆茎进行漂白、上色,学会配色编织。

让产品种类和颜色变得丰富多样,有更多的选择性。他们甚至还打上了标签、设计了包装。

一些农民还发现水葫芦体内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经常采集大量的水葫芦,将其捣碎做成优质的饲料,进行自家喂养或是进行售卖,对当地的畜牧业有重要作用。

当然不仅动物吃,一些人还将其加工成天然的绿色食品食用,如水葫芦面条等,以其高营养、高环保以及口感清爽的特点,获得大批消费者的青睐。

除此之外,水葫芦还有生态实验载体的重要身份,它的体内含有许多纤维木质素。

经过处理后,可以生产制作某种生物能源,这些植物性能源要比传统的化学矿物燃料使用起来更加干净,这对保护环境具有一定好处。

这么看来,水葫芦在柬埔寨被当作“宝贝”也是实至名归,它带给柬埔寨居民的并非只有泛滥成灾的坏印象,还有隐形的无数发展潜力。

当然,这也离不开当地居民对水葫芦积极地处理方式,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结语·】—»

有人说为何效仿柬埔寨的做法,让水葫芦变废为宝?答案是不行的。

至于原因,一些网友曾说许是地域差异比较大,国内的水葫芦杆茎要比柬埔寨生长的水葫芦短一些,并不适合做手工编织品。

那么你认为水葫芦在国内会有其他的发展方向吗?

参考:

央广网《生态潇湘|长沙县:全力“清缴”水葫芦,守护碧水清》2023-11-11

来源:流心影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