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待遇优服务 生娃省钱又省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4 06:58 1

摘要:在小家庭迎接新生命的过程中,生育医疗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近年来,内蒙古通过提高待遇标准、优化经办服务等措施,发挥医保对支持生育的基础性、长期性制度保障功能,为适龄人群鼓足“能生、敢生、优生”的勇气。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梅刚

在小家庭迎接新生命的过程中,生育医疗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近年来,内蒙古通过提高待遇标准、优化经办服务等措施,发挥医保对支持生育的基础性、长期性制度保障功能,为适龄人群鼓足“能生、敢生、优生”的勇气。

“不敢想象,从怀孕到孩子出生,自己几乎没花什么钱。”8月初,刘倩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顺产,这几天核算了整个生娃周期的医疗费用后,她惊讶地发现个人负担的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怀孕6周建档到37周孩子出生,累计8次的产检费用是6081.59元,医保报销了6041.59元。生孩子3天的住院费用总共3192.05元,医保报销了3131.05元。剩下的101元也都是从医保个人账户支出的,相当于我自己没从兜里掏一分钱。”

今年,内蒙古新设分娩镇痛、亲情陪产、导乐分娩等医疗服务项目,满足产妇多元化服务需求。同时,将胎盘生长因子检测、无创基因检测等产前检查项目和分娩镇痛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支持临床提升胎儿出生缺陷防范能力,为产妇减负又减痛,提升优生优孕水平。

此前,内蒙古不断扩大医保支付范围,基本上涵盖所有常用的生育医疗服务项目。自治区本级、呼伦贝尔、赤峰、巴彦淖尔、鄂尔多斯、锡林郭勒等统筹区陆续调整优化生育保险医疗待遇。住院方面,将职工生育住院发生的符合医保政策范围费用由限额支付调整为据实支付,不设起付线。产检方面,将女职工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内发生的符合医保政策范围的门诊产检费用由限额1000元/每胎次调整为据实支付,且不设起付线及封顶线,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基金也可用于产检,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还可以通过个人账户支付,基本实现0元分娩。其他地区中,除乌兰察布市、满洲里市仍执行限额支付外,均已调整为实际费用按比例报销,报销比例达90%以上。

“没想到以前的‘高消费’,现在我们普通人也能承担得起了。”韩俊(化名)夫妻刚刚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成功怀上宝宝。之前听朋友说辅助生殖治疗一个周期需要花费4至5万元,这让当时刚刚组建家庭的韩俊夫妻望而却步。当得知内蒙古医保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后,韩俊夫妻第一时间接受了治疗,整个治疗周期费用在医保报销后,自己仅负担两万元左右。

从2024年起,内蒙古将原37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整合为12项,定价模式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调整为政府指导价,价格调整后平均降幅20%。同时将取卵术、胚胎培养等8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按照医保甲类管理,实行门诊单行支付,不设起付线,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分别为70%、50%。截至今年7月底,全区享受辅助生殖待遇2.68万人次,基金支出5415万元。

“老大出生的时候,申请生育津贴、给小孩落户、缴纳医保等等,好几个部门来回跑。现在老二出生,生育津贴直接打到我个人银行卡上,户口本、医保卡、出生证、疫苗本直接邮寄到家。”呼和浩特市民刘馨是一位二胎母亲,对比两个孩子出生后相关业务的办理,她感到明显方便了许多。

“出生21天回医院复查的时候,发现孩子黄疸严重需要治疗,医生提醒说赶紧参加医保,已经花了的相关费用还可以报销。”初为人母的马丽经过咨询当地医保部门得知,原来新生儿医保随时都可以申请办理,不用等到集中缴费期,而且如果出生后90天内参加医保,那么从出生之日起新生儿产生的医疗费用是可以申请报销的。

内蒙古将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登记、医保缴费、社保卡申领、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等7项业务审批环节由22个减少到2个,审批时限由90日减少到7日,提交材料由24份减少到6份,市民到窗口办理次数由6次减少到“最多跑一次”,实现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线上多部门联办。本地出生的新生儿,其父母在医院就可以“一站式”办理业务,出院后相关证件材料即可邮寄到申请时预留的家庭住址。区内异地产检、分娩、计划生育等费用结算实现“全区通办”,均可以在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满足参保群众“就近、便利、高效”的办事需求。

非财政供养单位参保女职工在国家规定的98天产假期间,可以享受由生育保险支付生育津贴。2024年5月,自治区生育津贴实现“即申即享”、直发个人,分娩女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完成生育住院医疗费用结算后,相关生育信息将通过医保信息平台实时推送至经办机构,系统自动校验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信息并核算生育津贴,于10个工作日内完成津贴拨付,无需提交任何资料。

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33.67万人次,其中,住院分娩2.48万人次、产前检查24.83万人次、享受津贴3.53万人次;医疗费用支出1.68亿元,生育津贴支出5.07亿元。

“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将按照国家要求,充分考虑基金承受能力、收入水平和生育医疗消费需求,进一步调整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探索将灵活就业人员、农牧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群体纳入生育保险保障范围;推动全区门诊、住院生育待遇统一,减小地区间待遇差距。”自治区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不断积极探索完善政策,更好维护参保人生育保障权益,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