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浪涌映丹心——热列庆祝《白浪情》创建十周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4 03:00 3

摘要:十年前的十月十七日,一群怀揣铁道兵赤诚的老兵,以李卫华董事长为舵手,在虚拟世界里筑起了一座精神堡垒。

十年浪涌映丹心

热列庆祝《白浪情》创建十周年

文:樊纪华

十年前的十月十七日,一群怀揣铁道兵赤诚的老兵,以李卫华董事长为舵手,在虚拟世界里筑起了一座精神堡垒。

从最初几十人的围炉夜话,到如今五百人的铿锵方阵;从美文里浸润着钢轨温度的文章和诗词,到琴棋书画里流淌的军号声,白浪情用十年光阴,三千六百多个日夜,在数字时代续写了铁道兵的传奇。

白浪情新媒体中心李卫华董事长

还记得十年前的那个秋日吗?十月十七日,当董事长李卫华振臂一呼,当严京平总编伏案擘画,这个小小的群聊像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在了曾用钢枪与镐锹书写传奇的铁道兵战友心中。

那时谁也没想到,这方小小的天地,会慢慢长成一片繁茂的森林,有白发苍苍的老兵在这里重述当年修桥筑路的峥嵘,有朝气蓬勃的铁二代在这里续写父辈的坚韧,更有来自企业家、书法界、文艺界的朋友,用笔墨与歌声,为这段滚烫的历史谱上新的乐章。

白浪情群在李卫华董事长的坚守下,创建的文化联谊平台,早已成为精神家园的定盘星。他带着铁道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韧劲,把战友们散落的记忆串联成线,让褪色的军徽在网络空间重新闪光。

白浪情新媒体中心严京平总编

严京平总编则像位细心的匠人,每次收到战友的来稿,都会在字里行间圈圈点点,将藏在皱纹里的故事小心擦亮。她带领编辑部的老师们,以笔为镐,以心为墨,在字里行间开凿出情感的隧道。

对每篇文稿的打磨,都是对历史的致敬;每一次版面的编排,都是对战友的牵挂。正是这份不计得失的付出,让白浪情从涓涓细流,汇成了奔涌的江河。

十年间,这里不仅是老兵们的“精神家园”更成了联结八方的“情感枢纽站”。而对于“白浪情”文化联谊平台的每一个人而言,这三千多个日夜,是用文字串起的璀璨星河,是用情谊垒起的坚实长堤,更是被热血与赤诚反复温暖的心灵归处。

白浪情编辑部工作人员

徐章土老师(网名:沧海),正忙着录制最精彩画面、抢拍最激感人的镜头,展现铁道兵战友的精神力量。

徐章土老师(右)、朱开尉会长(中)、樊纪华(左)

十年时光荏苒,“白浪情”的故事在岁月长河中沉淀,无数温暖瞬间被镜头悉心记录,见证着它的发展与壮大。徐章土老师(网名:沧海)便是其中的中坚力量。他始终以镜头为笔、视频为媒,为这份深厚情谊奔走宣传,热忱不减。

十年间,徐章土老师为《白浪河》等十多个核心宣传制作视频,涵盖多元主题:既有《白浪河》《白浪情》《白浪情情漫大地》这类诠释“白浪情”精神内核的作品;也有《白浪情群友相册》《“白浪情”群友在党5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相册》等聚焦群友风采的影像;还有《白浪情扬州文化盛会掠影》《白浪情酒会侧记》《白浪情网络迎春晚会》等记录活动盛景的纪实内容,更有《八一军旗红 永远铁道兵》(记录“白浪情”在南昌举办的建军九十周年庆祝大会)、《白浪情铁色之旅》(鹰厦回眸、襄渝追昔、成昆寻踪)等彰显情怀的专题视频。此外,他还创作了《成昆铁路我们来了》等十余个特色宣传题材作品。

每一段影像都是“白浪情”的生动注脚,每一帧画面都承载着岁月的温度。未来,愿这份坚守继续,以镜头定格更多感动,让“白浪情”随光影流转,生生不息。




还记得在群里分享的老照片吗?泛黄的影像里,年轻的脸庞映着开山炸石的火光;比当年传递的钢钎更暖;还记得战友们创作的长诗朗诵吗?声音里的激昂,不输当年隧道贯通时的欢呼。这就是白浪情,它让散落在天涯的战友,永远有一个可以奔赴的“线上营地”。




如今再看,这里聚集了包括原陆、海、空、武警消防部队退役老战友,军嫂、学兵、军后代和著名企业家、诗人、作家、书画家、摄影家、音乐家等社会各界朋友。

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群聊的成长,更是一群人用真情守护一份记忆的坚持。董事长的担当,总编的匠心,战友们的热忱,铁二代的传承,还有各界朋友的厚爱,就像当年铁轨下的枕木,稳稳托起了这段不平凡的旅程。

《铁色之旅·鹰夏回眸》五位女兵轻抚铁轨,岁月里镌刻着青春筑路情。从左至右:王金玉、王敏华、严京平、王朋琴、刘甦等五位女兵。




十年白浪翻涌,从十月十七日那天播下的种子,到如今枝繁叶茂。当年修过的铁路还在延伸,当年架过的桥梁还在承重,就像这群老兵的情谊,从未褪色。

下一个十年,让我们继续以情为帆,以忆为桨,让铁道兵的故事在岁月长河里愈发清晰。愿我们手手相牵,把老兵的赤诚酿成陈酒,让精神的旗帜在数字时代永远高扬;愿我们心心相印,让白浪情的航船载着更多人的敬意与传承,驶向更辽远的未来。

白浪情全体群友们,下一个十年,我们并肩再出发,让这段从十月十七日开始的滚烫记忆,永远鲜活在时光里。



十年浪涌,丹心滚烫

热烈庆祝“白浪情”创建十周年

文:樊纪华



当虚拟的星群,

第一次在屏幕上闪烁微光,

几十个老兵的手掌,

还攥着钢轨的余烫,

军号余韵在血脉里奔涌回响。

·

谁曾想那粒围炉夜话的种子,

竟在数字土壤里把根须扎,

缠紧铁道兵褪色的徽章,

在数字丛林里,

长成挺立的脊梁。



李卫华董事长的舵 ,

握着逢山开路的倔强,

把散落的记忆拧成万仗缆缰

让褪色的军徽,

在代码里重放锋芒,

将战友的期盼稳稳扛在肩上。

·

严京平总编的笔,

似镐头铿锵,

在字里行间凿开情感隧道,

每道批注都在擦亮一一

皱纹里掩埋的炸山火光,

让岁月的尘埃无处躲藏。



十年不是日历撕落的轻响,

是三千六百个日夜,

用文字垒起的长堤百丈,

挡住岁月拍岸的浪狂,

是老照片里年轻的脸庞,

映着满山的烟霞,

比钢钎更烫,

每寸光阴都闪耀着初心的光。

·

还记得泛黄影集里,

我们把钢钎传递成诗行,

朗诵的激昂撞碎隧道的暗光,

比贯通时的欢呼更震耳旁,

那声呐喊至今仍在心头回荡。

白浪情在北京参加罗援将军新书出版签字仪式全体人员。

罗援将军(右)、李卫华董事长(左)

罗援将军(右)为白浪情新媒体中心李卫华董事长(左)南昌市铁道兵文化联谊会会长封百华(中)新书签名。

从十月十七日的炉火微光,

到五百人列阵的豪迈铿锵,

白发讲着修桥的风雨苍黄,

铁二代接过未凉的滚烫,

企业家的墨书画家的光,

都为这段历史镀上新的辉煌,

让铁道兵的精神,

在数字时代愈发闪亮。

·

谁的指尖没在群聊里,

碰见过当年战友的泪光?

谁的喉头没在朗诵时,

涌起江河般的热血滚烫?

那份深情跨越山海,

从未不曾相忘。



枕木般的担当,

托起这段不平凡的远航,

十年浪涌不是水的奔忙,

是一群人用真情焐热,

快要冷却的时光,

让滚烫的记忆永远芬芳。

·

当年的铁路仍在延伸向远方,

当年的桥梁仍在风雨中担当,

就像我们的情谊从来不是,

老照片里静止的模样,

而是在岁月里愈发昂扬。

“铁色之旅 鹰夏回眸”结束后,毛林祥编辑与严京平总编、陈清南、樊纪华握手告别!

在莆田东方国际大酒店六位女兵合影,左起:龙云凤、王敏华、王金玉、严京平、王朋琴、刘甦。

白浪情代表队、联谊队代表队上台接旗!

下一个十年,

让情做帆,让忆做桨,

把赤诚酿成更烈的酒浆,

看精神的旗帜,

在数字时代猎猎作响,

让初心的火炬代代传扬。

·

来把掌心的温度,

再叠一层滚烫,

让白浪情的航船,

载着万千仰望,

永远载着赤诚,

驶向更辽远的朝阳。




来源:A大杂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