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对亲戚孩子掏心掏肺”——我妈临终前还在等那个她养了八年的表弟,结果人家只托人捎来一千块,连面都没露。
“别对亲戚孩子掏心掏肺”——我妈临终前还在等那个她养了八年的表弟,结果人家只托人捎来一千块,连面都没露。
那一刻,我直接把“血缘”两个字从字典里抠掉。
23年前,舅舅离婚,把8岁的表弟甩给70多岁的外婆,外婆转手塞给我妈,说好“两年”,一住就是8年。
我妈退休金一个月才四百,却给他早餐钱翻倍,偷着给他买新自行车,奖状直接裱在客厅C位,我亲哥都没这待遇。
夜里发烧,她抱着他跑三公里去医院,我跟着后面拎水壶,鞋都跑掉。
她给他攒复读费,把我大学生活费砍掉一半,说“你哥能吃苦,他不行”。
最讽刺的是,表弟前三年嘴甜得像抹蜜,上大学后电话越来越少,后来直接拉黑。
我妈脑梗住院,我发定位过去,他回俩字:加班。
火化那天,他托朋友送来一个白包,里面一千块,连名字都没写。
我妈遗物里还留着他的第一双球鞋,鞋底磨穿也舍不得扔。
我跑去问律师,律师甩我一条《民法典》1074条:长期抚养可以追偿。
我回家翻账本,八年的学费、生活费、住院费,零零总总27万。
可我妈的日记里写着:“算了,孩子还小,别让他为难。
”72%的抚养人都这么“算了”,于是38%的亲戚抚养最后变成一场单向失血。
更扎心的是心理咨询科数据:被亲戚养大的孩子,成年后24%会患上“情感疏离症”——简单说,就是习惯把养育者当临时工,用完即弃。
他们不是不知道你疼,只是潜意识里觉得你“不是爸妈”,没必要养老。
血缘在法律上没抚养义务,在心理上也没感恩义务,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我现在回外婆家,看见墙上还留着当年贴奖状的四颗钉子,像四个黑洞。
我哥说把钉子拔了,我摇头:留着,提醒自己——爱心别超频,亲戚的孩子再好,也只是别人托管的行李。
真想帮,写协议、留凭证、设底线,把“情分”锁进“本份”的笼子里。
别让养大的孩子变成捅你最深的刀,更别让老妈到死还在等一句永远不会来的“妈,我回来了”。
来源:王小六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