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2日至13日,以“智慧互鉴·和谐共融”为主题的第三届圆瑛法师与宗教中国化交流活动在古田县成功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佛教界代表、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齐聚圆瑛法师故里,在缅怀历史中传承爱国精神,在交流互鉴中凝聚思想共识,为深化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推动文化相融续写
10月12日至13日,以“智慧互鉴·和谐共融”为主题的第三届圆瑛法师与宗教中国化交流活动在古田县成功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佛教界代表、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齐聚圆瑛法师故里,在缅怀历史中传承爱国精神,在交流互鉴中凝聚思想共识,为深化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推动文化相融续写新篇章。
本届交流活动由福建省佛教协会主办,宁德市佛教协会、古田县佛教协会、古田极乐寺承办,福建省圆瑛大师研究会协办。
宁德市政协副主席、一级巡视员刘国平在讲话中强调,此次交流活动是对圆瑛精神时代价值的深度挖掘,让大家在交流研讨中更加深刻体会到宗教文化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感受到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也衷心希望各位佛教界代表、专家学者能积极建言献策,为圆瑛精神与宗教中国化传播,探索出更多富有意蕴的实践路径,让圆瑛文化的名片在新时代背景下,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福建省佛教协会代表世起法师指出,圆瑛法师毕生致力于爱国护教、促进和平,全省佛教界要以圆瑛高僧风骨铸信仰根基,以清规戒律护法门清净,持续推进佛教中国化实践在福建走向深入。
古田县委书记许锋向与会嘉宾致以热烈欢迎。他表示,古田将继续传承弘扬圆瑛爱国精神,扎实推进宗教中国化,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心灵契合,同心筑梦。同时,他诚邀各界人士积极献良策、聚资源,共助古田发展。
宁德市、古田县佛教协会与福建省圆瑛大师研究会共同签署《智慧互鉴・和谐共融:圆瑛法师与宗教中国化论坛巡礼》书籍编撰协议
圆瑛文教基金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杂志社原社长黄夏年教授正式签订圆瑛文化研究框架协议
交流活动期间,宁德市、古田县佛教协会与福建省圆瑛大师研究会共同签署《智慧互鉴・和谐共融:圆瑛法师与宗教中国化论坛巡礼》书籍编撰协议,圆瑛文教基金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杂志社原社长黄夏年教授正式签订圆瑛文化研究框架协议,两份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圆瑛法师思想研究将迈入专业化、体系化新阶段。
“此次签约有助于延续圆瑛文化的精神,通过发扬圆瑛法师爱国爱教的精神和他的哲学思想,让其在古田能够生根结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宁德市佛教协会会长释贤志法师说道。
交流研讨环节中,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宁德市佛教协会会长贤志法师,上海佛学院金易明教授,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张云江教授,安阳师范学院许效正教授等7位高僧大德与专家学者先后作了交流发言,共同研讨圆瑛爱国文化,共同交流爱国之情。
当天下午召开的圆瑛文化交流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杂志社原社长黄夏年、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黄崑威、东南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董群等10位专家学者、高僧大德共同研讨。
“我们要从更具社会性、更广泛的角度,来打造一个新时代下的圆瑛法师形象。在宣传方面,我们对圆瑛文化的研究不仅要从学术上和人物塑造方面下功夫,我们还要把圆瑛文化推向世界。为他编撰英文版、日文版等各种文字版本的圆瑛文化相关书籍,这也是我们在框架协议下想做的一个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黄夏年说。
圆瑛法师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爱国高僧、佛教泰斗。抗战时期,他积极投身救国行动,组织僧侣救护队支援前线,设立难民收容所救助百姓,并赴南洋发起“一元钱救国难运动”,动员海外侨胞募集善款支援祖国抗战,用“出世不离入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佛教徒的家国大义。法师毕生致力于慈善事业和佛教交流,其精神对当代宗教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为圆瑛法师的出生地,古田县近年来始终围绕传承弘扬圆瑛文化主旨,先后完成圆瑛故居、纪念堂等基础设施修缮与展陈提升,建成首个“圆瑛文化”主题楞严书院,举办“复兴之路·圆瑛之光”“圆瑛大师抗日事迹”等书画展,编纂《圆瑛——从古田走出的一代大师》等专题文献,拍摄《一代爱国高僧圆瑛》等影视作品,不断丰富文化传播载体,并依托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瑛法师纪念堂开展常态化宣讲,让“爱国爱教爱和平”的精神内核深入人心。古田县将以此次交流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擦亮“圆瑛故里”文化名片,深化与两岸佛教界的学术交流与文化合作,让圆瑛法师的爱国精神与和谐理念跨越时空、代代相传,为推进宗教中国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贡献古田力量。
记者:古田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詹 圣 罗 羚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