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盯着岩山科技的K线图,我足足愣了十分钟。这票太魔幻了:一边是股吧里吹它“AI+脑机接口隐形冠军”,说它藏着千亿潜力;一边是交易软件上774倍的市盈率,比行业均值高6倍多,现金流还连续两年为负。
盯着岩山科技的K线图,我足足愣了十分钟。这票太魔幻了:一边是股吧里吹它“AI+脑机接口隐形冠军”,说它藏着千亿潜力;一边是交易软件上774倍的市盈率,比行业均值高6倍多,现金流还连续两年为负。
后台私信吵翻了天,有人说“抢到就是赚到,等脑机接口落地就翻十倍”,有人骂“纯纯的骗局,800倍估值能套死三代人”,还有老股民犯迷糊:“它前身不是做网址导航的二三四五吗?怎么突然成科技巨头了?”
这事儿根本不是“看涨看跌”那么简单。岩山科技就像个裹着科技外衣的“盲盒”,里面到底是金子还是石头,没人说得清。但有一点肯定:要是看不透它的套路,跟风进场就是送人头。今天咱们不吹不黑,把这只争议股扒开揉碎,从转型猫腻到估值泡沫,再到普通散户该怎么应对,全说透了。
一、从网址导航到“科技巨头”?转型全是“蹭热点”套路
要搞懂岩山科技,得先扒它的老底。这公司以前叫“二三四五”,靠网址导航、免费Wi-Fi吃饭,巅峰时靠弹窗广告都能赚得盆满钵满,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传统业务一落千丈,2021年互联网信息服务营收还有7.87亿,到2023年就只剩4.85亿,眼看要撑不下去了。
转折点出在“蹭热点转型”。从2023年开始,它像赶场子似的追概念:AI火了就宣称“布局多模态AI”,跟AMD合作搞AIPC适配;智能驾驶热了,就让控股子公司纽劢科技去接车企订单;脑机接口成风口,立马跟华山医院、浙江大学建实验室,把热门赛道挨个沾了个遍。
可热闹背后全是“虚架子”。智能驾驶业务2024年营收才3400万,连7000万的研发成本都覆盖不了,给比亚迪供货的也只是L2+级的基础方案,连自研芯片都没有,在行业里排第三梯队开外。脑机接口更离谱,还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人家Neuralink都已经做人体植入了,它的癫痫预警设备年底才启动临床试验,落地至少要等5年。
最讽刺的是“业绩变脸戏法”。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涨81.5%,看着挺亮眼,可一季度净利润直接同比跌59.68%,毛利率降到22.35%,净利率才3.45%。这哪里是转型成功,分明是靠非经常性损益刷数据,把散户当傻子糊弄。这种“蹭热点-刷数据-炒股价”的套路,在A股里早就被玩烂了,可惜总有人上当。
二、800倍估值疯了吗?钱全砸在“画饼”上
最让人看不懂的是估值。现在岩山科技市盈率TTM接近800倍,AI硬件行业均值才100倍,就算是商汤科技这种巨头,市净率也才8.2倍,它凭啥敢这么“飘”?答案很简单:资金在赌它的“故事能兑现”。
但这故事里全是漏洞。支撑估值的核心是“新兴业务潜力”,可这些业务要么不赚钱,要么没落地。AI业务毛利率是-12.95%,等于卖一单亏一单;脑机接口连明确的盈利模式都没有,全靠实验室里的新闻撑场面。真正能赚钱的还是老本行互联网信息服务,可这业务增长早就见顶,手机端预装资格还存疑,根本撑不起445亿的市值。
更吓人的是“现金流黑洞”。2024年经营现金流是-1.999亿元,2025年一季度缺口直接扩大到-1.03亿元,账上现金连3亿都不到。这意味着公司每天都在“烧钱续命”,一旦融资跟不上,或者概念炒作退潮,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之前的暴风集团就是这么崩的,靠讲故事炒高估值,最后现金流断了,股价从327元跌到0.28元,散户血本无归。
有人拿“行业政策红利”说事儿,可政策从来都是“扶强不扶弱”。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可资源全往华为、百度这些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倾斜,岩山科技这种没拿得出手的技术、没稳定盈利的公司,顶多喝口汤,根本吃不到肉。800倍估值不是“对未来的期待”,是赤裸裸的“泡沫陷阱”,泡沫破的时候,跑都来不及。
三、“隐形冠军”是吹出来的?3个谎言骗惨散户
把岩山科技吹成“隐形冠军”的人,要么是不懂行,要么是故意割韭菜。扒开宣传话术,3个谎言一目了然,每个都藏着收割的镰刀。
第一个谎言是“生态闭环”。有人说它靠免费Wi-Fi撬动了“数据+广告+AI”的生态,可实际情况是,免费Wi-Fi业务早就没了增长,用户数据零散且没有商业价值,所谓的“生态”就是把几个不相关的业务凑一起,连基本的协同效应都没有。这种“伪生态”在A股里一抓一大把,本质就是为了蹭热点炒股价。
第二个谎言是“技术领先”。宣传里说它跟国际巨头掰手腕,可实际上在脑机接口领域,它连Neuralink、Synchron的尾灯都看不到;智能驾驶连自研芯片都没有,只能做基础配套,跟华为的ADS 3.0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真正的技术型公司,会把研发转化成产品和收入,而不是天天发实验室新闻。
第三个谎言是“低估值安全垫”。有文章说它市盈率才20倍,纯属偷换概念——那是按传统业务算的,要是只看AI、脑机接口这些“故事业务”,估值能高到离谱。这种“选择性披露”就是骗散户的套路,等你进场了才发现,所谓的“安全垫”根本不存在,全是陷阱。
最让人心寒的是“内部人跑路”。2025年3月,高管陈于冰减持2222万股,套现约1.27亿元,员工持股计划的考核指标还特别宽松,只要营收增长5%就行,根本不管盈利。这说明连公司自己人都对“转型故事”没信心,趁着股价高赶紧套现,把散户留在山顶站岗。
四、散户该咋应对?三类人千万别碰,两类人可观察
后台问得最多的是“能买吗”“被套了咋办”,我的答案很明确:这票不是普通人能碰的,尤其是这三类人,伸手必被捉。
第一类是“听故事追热点的人”。别再信“脑机接口落地翻十倍”的鬼话了,等技术真正变现,至少要等5年,这期间不知道要跌多少回。A股里的热点从来都是“来得快去得快”,现在追进去,大概率是接最后一棒。
第二类是“看估值抄底的人”。别觉得“跌多了就安全”,它从高位跌了不少,但800倍估值还是泡沫,要是业绩跟不上,再跌50%都有可能。抄底得看基本面,不是看跌幅,基本面烂的票,跌透了也不能碰。
第三类是“加杠杆博弈的人”。这票波动大,资金链又紧张,一旦出利空就是连续跌停,加杠杆进场的话,本金没了还得背债务,纯属赌命。
要是实在想关注,只有两类人能小仓位观察:一类是“能盯紧公告的专业玩家”,重点看脑机接口临床试验进展、智能驾驶订单落地情况,要是有实质性突破再考虑;另一类是“风险承受能力极强的长线资金”,能拿5年以上,且亏了不影响生活,否则千万别碰。
被套的散户要分情况:要是仓位轻、成本低,赶紧割肉离场,别抱着幻想;要是满仓被套,别补仓,等反弹到5日线附近减仓,先把部分资金抽出来,减少损失。记住,跟泡沫较劲,输的永远是散户。
五、最关键的提醒:A股“伪科技股”识别手册,3招避坑
岩山科技不是个例,A股里还有很多“蹭热点、画大饼”的伪科技股,散户稍不注意就踩坑。我总结了3个简单实用的识别方法,就算是新手也能避开80%的陷阱。
第一招:看“故事业务”的营收占比。要是公司吹的热门业务(比如AI、脑机接口)营收占比不到10%,甚至还在亏损,那就是伪科技股。真正的科技公司,核心业务营收占比至少50%以上,且能稳定盈利。
第二招:算“研发投入转化率”。看研发费用花在哪了,有没有转化成产品、订单和收入。像岩山科技这样研发花了7000万,相关业务营收才3400万,转化率低得可怜,纯属“烧钱蹭热度”。反之,华为、宁德时代的研发投入都能快速转化成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这才是真科技。
第三招:盯“内部人动向”。要是高管、大股东在股价高位减持,或者员工持股计划考核指标宽松,说明他们对公司前景没信心,这票大概率有问题。内部人比散户更懂公司,他们的动作就是最直接的信号。
还有个笨办法:去看机构调研记录。要是机构调研次数突然锐减,或者调研后没买,说明专业资金不认可,散户更别碰。岩山科技三季度以来机构调研次数从每月十几场降到零,早就暴露了问题。
结尾:800倍估值的赌局,你敢下注吗?
聊到这儿,岩山科技的真面目已经很清楚了:它不是什么隐形冠军,就是一家靠蹭热点续命的“伪科技股”,800倍估值是资金炒出来的泡沫,背后藏着业绩变脸、现金流紧张、内部人套现的多重风险。
现在还在买它的人,本质上是在“赌故事能兑现”,可资本市场从来不是赌场,靠故事支撑的股价早晚要回归基本面。之前的仁东控股、暴风集团,哪个没讲过天花乱坠的故事?最后还不是跌回原形,套死无数散户。
真正的科技投资,投的是技术、是产品、是盈利,不是故事。像华为、比亚迪这样的公司,从来不用靠蹭热点博眼球,而是靠实打实的技术和业绩说话,估值再高也有支撑。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手里有没有类似的“伪科技股”?有没有被“热点概念”套路过的经历?你觉得岩山科技的故事能兑现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也可以把持仓晒出来,咱们一起避坑。炒股靠的是脑子,不是耳朵,别让“画饼”骗走了血汗钱。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2025年10月13日市场公开数据及盘面逻辑分析,仅为个人观点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票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具体操作请以官方信息及自身判断为准。
来源:努力的年轻人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