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贵州省“理论宣传二人讲”金牌宣讲员名单正式公示,来自都匀市的宣讲组合钟邢文、陆瑶凭借讲述都匀市影旅融合创新发展的好故事,从全省优秀宣讲队伍中脱颖而出。
2025年10月,贵州省“理论宣传二人讲”金牌宣讲员名单正式公示,来自都匀市的宣讲组合钟邢文、陆瑶凭借讲述都匀市影旅融合创新发展的好故事,从全省优秀宣讲队伍中脱颖而出。
记者见到她们时,尽管当天没有宣讲任务,但她们依然没有停下学习提升的步伐,努力打磨着自身的专业能力。用她们的话来说就是:“每一次深入学习,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只有自己学深悟透,才能更好的给受众带来鲜活生动的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在受众心中生根落地。”
她们认为宣讲就是搭建理论传播与群众需求的桥梁,通过创新形式将政策理论转化为受众听得懂、愿意听的内容。谈及此次获得“金牌宣讲员”的荣誉,两人难掩激动之情,表示所有的努力与汗水都没有白费。
“我们的‘理论宣传二人讲’队伍成立于2025年4月,首次合作时,我们心里也没底。”两人向记者透露,为了培养默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她们花了大量时间摸索。在各级比赛筹备期间,她们还得到了去年获得“理论宣传二人讲”省级奖项的市委党校黄敏老师的帮助和指导。“真的不容易,我们不仅要将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牢记于心,还要想方设法用群众能理解的方式开展宣讲,比如设计巧妙的情节、加入艺术表现等形式,这些宣讲技能都必须熟练掌握。”
努力与汗水终是有了回报。她们的宣讲获得了受众的肯定与点赞。得到大家的良好反馈,两人的讲解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宣讲中,陆瑶擅长从政策高度切入,系统解析都匀市“影视+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逻辑,并以都匀影城、毛尖茶艺等文化IP为例,阐释如何通过“古今对话”破解文化断层,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而钟邢文则擅长以鲜活案例强化实践说服力,通过深入挖掘秦汉文化城沉浸式体验、毛尖品牌产业化等本地实践,使抽象政策转化为可感知。
例如在2025年黔南州“理论宣传二人讲”金牌宣讲员选拔大赛中,她们就以《西南影都:黔南文旅一枝花》为主题,通过情景剧、数据对比、互动问答等多元形式,将都匀从“影视拍摄基地”到“文旅融合标杆”的蜕变历程娓娓道来。她们引入“文化GDP”概念,用秦汉影视城年接待游客量、毛尖茶综合产值等数据,量化文化赋能经济的成效;同时穿插群众采访视频,让茶农、影城商户现身说法,增强情感共鸣。
这样的方式,让这对金牌搭档打破了传统宣讲的单向灌输模式,通过角色分工、案例嵌入、互动设计,让理论宣讲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由于是理论宣传二人讲队伍,所以比单人的宣讲更考验默契和配合程度,每一次宣讲她们都会关起门来反复排练,逐字逐句地打磨,反复研判修改文稿,才能保证在宣讲的时候呈现出一个自然鲜活,有吸引力、生动性的舞台,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照本宣科”。同时针对不同的受众,她们也会采取不同的宣讲方式。
“面对宣传文化系统的干部职工,我们就会讲得更深入一些,尤其是对于实践部分中涉及到都匀‘影视+旅游’的创新实践和发展成果我们会从产业发展规划、资源整合、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讲;针对普通群众我们就会把理论融入实践去讲,例如多讲‘文旅影旅融合’融合给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给都匀发展带来的好的变化,以及如何增强群众文化自信等角度,增加趣味性的同时,群众也更能接受。”钟邢文说。
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与优秀的宣讲能力,她们在全省59支宣讲队伍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最终获评贵州省“理论宣传二人讲”金牌宣讲员。此前,她们还获得了黔南州2025年“理论宣传二人讲”金牌宣讲员选拔大赛二等奖、都匀市2025年“理论宣传二人讲”集中展示一等奖等荣誉。
“金牌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未来,我们也会继续挖掘都匀故事,加强学习,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钟邢文、陆瑶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泰铭
编辑 袁绍阳
二审 虞思滔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