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我说,单纯用“成功”或“失败”来评判,可能都太表面了。真想看懂她这一步,还得沉下去,从“商业的理性”和“人性的选择”两个角度,好好拆一拆。
图/源自网络
还是忍不住,想聊聊宗馥莉辞职事件,我的想法和思考。
这几天,宗馥莉辞去娃哈哈相关职务的消息,又把这个备受关注的“企二代”推到了舆论中央。
大家都在猜:这到底是“接班失败”,不得已离开?还是她早有准备,要“另起炉灶”?
要我说,单纯用“成功”或“失败”来评判,可能都太表面了。真想看懂她这一步,还得沉下去,从“商业的理性”和“人性的选择”两个角度,好好拆一拆。
于是,上午我专门前前后后研究了,关于这宗家事件的资料,不简单,也不那么表面。
先说我的结论,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关于权力利益、自我与二代传承的复杂故事。
晚上的直播,我还会深入聊,可以先预约。
这里,我就从三个层面来分析。
从最现实的商业逻辑看,宗馥莉这次辞职,是一次非常冷静的选择——目的是让Z家的利益最大化。这里有两层考虑:
1. 不想再被“捆住手脚”
娃哈哈集团的股权结构是“三股力量”——国资占46%,宗馥莉占29.4%,职工持股会占24.6%。这就意味着,任何大一点的改革,都得反复沟通、多方同意。对想大刀阔斧做事的宗馥莉来说,这种结构太束手束脚了。与其在旧体系里耗着,不如跳出来,在自己能100%说了算的地方放手去干。这里面,一定要看到一点,宗馥莉能够接班,她一定是有野心的,想干事,至少成为可以留名的女企业家。
2. 把资源投到“自己的地盘”
她所掌管的宏胜集团,已经推出“娃小宗”品牌,并且年初就是要把娃哈哈相关的300多个商标转给她控股的公司,结果娃哈哈股东不同意(这次离职官方也说了,是因为商标使用不合的问题)。这说明她的重心已经变了。比起在娃哈哈集团“为别人做嫁衣”,把精力和资源全部投入到利益归属更清晰的“宏胜系”,显然是更明智的选择。辞职,是不是更好全力以赴,打造一个完全由宗家掌控的新饮料版图。
但如果只把这看成“另起炉灶”,可能还是想浅了。毕竟在娃哈哈集团是一个营收700亿的企业,她占比29.4%,就是说这700亿有200亿跟她直接相关。这么看,宗馥莉的辞职,更像是一次“以退为进”的权力宣言。
她这么做,至少可以起到2个作用
1. 制造“真空”,逼大家坐下来谈
过去,她在集团内部推的“年轻化”、“数字化”改革,不管效果如何,都代表了娃哈哈“唯一的未来方向”。业绩说明了一切,她接管3年,娃哈哈再次从回巅峰700营收,但是今年压力很大。纯净水市占率从18%下降到12%.
她一走,娃哈哈的未来立刻会出现巨大的“空白”。这等于直接把最棘手的问题甩给所有股东:“没了我,你们怎么办?”,这会倒逼另外两方正视“股权结构”这个根本问题,未来会不会,主动调整股权,商量一个对宗家更有利的新方案。
2. “在外面做大”,倒逼“内部改变”
接下来,她全力做“娃小宗”,某种意义也是在向娃哈哈集团展示实力:没有娃哈哈这个平台,我(宗馥莉)照样能再造一个“娃哈哈”(虽然有待证明)。你们是想跟我合作,还是想看我成为你们最强的对手?从这个角度看,辞职不是“放弃”,而是一种“极限施压”,以退为进。目的是为未来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除了商业利益和权力,我猜想,这也可能是宗馥莉谋划已久的一次“个人品牌独立”,毕竟娃哈哈是宗老创立品牌,娃小宗才是她自己创立。
她这么做,是不是也在证明自己。
走出父亲的光环
只要她还在娃哈哈,所有的功劳和失误,都会被放在“宗庆后女儿”这个标签下评判。做得好,是靠爹;做得不好,是”二代不行“。这个身份,对她来说,其实是个沉重的包袱。我接触很多企二代,都有这种心理。
1. 想讲一个“靠自己”的故事
通过把“娃小宗”当成自己的主战场,她终于有机会,去写一个不依赖娃哈哈的“创业故事”,娃小宗是她的亲儿子,如果“娃小宗”成了,那这就是我“宗馥莉”自己的成功。这样,也就实现了她女企业家的梦想。
处于她这样生长环境的人,从小被赋予很高期望,内心里一定想向世界证明。
2. 一场“对自己的革命”
当年她坚持换掉王力宏,背后是想推动品牌的“去个人化”,“年轻化”,这次辞职,也可以看作是她对自己做的一次切割——主动离开“娃哈哈”这个过于沉重的品牌,去寻求自己和事业的新生。从这个角度看,辞职不只是一个商业决定,更是一次“自我实现”和“心理断奶”。
我要长大,我要独立。
在我看来,宗馥莉的离开,短期内肯定会给娃哈哈带来战略、管理和供应链上的阵痛。
但是,从长远看,”娃小宗”和娃哈哈两个品牌,在宗馥莉的共同影响下,很可能形成“合作大于竞争”的双轨发展模式。
不过这还是取决于,过程中三方利益的博弈和平衡。
但这个事件,留给我们所有创业者和管理者一个更深的问题:
当一个强势创始人与一个国民品牌深度绑定之后,“传承”这件事,远比想象中复杂。它不只是交接股权和业务,更是权力、情感、两代人经营理念的复杂博弈。
宗馥莉的选择,无论最终走向何方,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样本:一个有想法的“企二代”,到底该怎么在“一代巨人”的肩膀上,走出自己的路?
这,或许,才是娃哈哈这个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
欢迎点赞、转发、评论~
说明:本文系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开白;文中图片,数据等资料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来源:阿紫爱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