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23年以来,綦江区永新镇探索“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响应”的发展模式,在柑橘、粮蔬两大产业中建立临时党支部,整合全镇技术、管理、营销等力量参与产业发展。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罗芸
10月12日,綦江区永新镇云品村连片的果园内,乒乓球大小的沃柑、拳头大小的爱媛缀满枝头,青色的果实已染上了微黄的秋意。
这天,该镇柑橘产业临时党支部组织了一场“田间培训”,不少种植大户挤在前排,听得特别认真。
“这次培训内容,都是大家这段时间向支部反映较多的管理难点。”柑橘产业临时党支部书记池祥全介绍,“‘点菜式’培训更能切合大家的需求。”
柑橘产业临时党支部设在果园里的田间培训。记者 罗芸 摄
自2023年以来,綦江区永新镇探索“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响应”的发展模式,在柑橘、粮蔬两大产业中建立临时党支部,整合全镇技术、管理、营销等力量参与产业发展。
目前,该镇发展柑橘产业3000余亩,果蔬产业亩收益增加35%以上,并带动1000余户农户增收。
01
41年党龄的企业老总任书记
“我去年才开始搞柑橘管理,今年4月因为防治不到位,果园红蜘蛛突然增多,把我急慌了。”种植大户张大春告诉记者。
当时,他在网上买了好几家店铺的农药喷施,但效果不佳。
最后,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向柑橘产业临时党支部求助。有十多年柑橘果园管理经验的邹鹏,受临时党支部的委托,帮老张开出“药方”,并隔几天就来一次果园了解防治情况,确保防控到位、虫害对柑橘树势没有太大影响。
“关键时刻,还是得找党组织!”张大春感慨。
“我们在产业上设立临时党支部,目的就是整合镇域范围内力量,对接区级、市级资源,实现农业产业的统筹发展。”永新镇党委书记霍小燕表示。
永新是农业大镇,经营主体多而散。2023年,该镇调研发现:2000多亩柑橘,分散在七八个村和社区,经营主体超过100个。在听取大家在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难题后,该镇决定通过模式创新,在产业上建立临时党支部,让分散的经营主体抱团发展。
2023年9月,柑橘产业临时党支部正式挂牌,成为永新镇第一个建在产业上的支部。支部有党员30多人,来自企业、种植大户、技术部门、镇相关部门。有41年党龄,曾作为优秀企业党员担任过云品村第一书记的长田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池祥全,被推荐担任这个临时党支部的书记。
“我们每个季度都会针对当季重点开展调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搞发展,确保这个党组织不搞‘花架子’。”池祥全说。
产业临时党支部开展季度调研,收集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记者 罗芸 摄
柑橘支部每季度开展集中调研,围绕产业现状、技术瓶颈、销售难点等内容,形成问题清单和建议台账,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调研7次,收集意见、建议34条;组建“技术指导+生产服务”党员专项团队,开展田间教学、现场问诊,累计解决技术问题20余项;推动形成“党支部+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促成订单农业项目落地1000余亩;统筹推动“平滩沟”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统一包装、统一宣传,拓展线上直播、商超对接等渠道,提升柑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永新柑橘产业临时党支部已辐射带动了9个村、社区发展爱媛、沃柑等晚熟品种3000余亩;抱团发展城郊乡村休闲游,今年春天已接待游客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60万元。
02对接资源确保销售无忧
这段时间,位于石塔村的菌菇种植大棚陆续开始出菇,每天来采收、打包的工人就有30多人。
石塔村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自2021年以来,该村重点发展粮蔬轮作,利用收割后的稻田种植菌菇是其中一种模式。由于菌菇对气温敏感,保鲜时间短,因此销售一直是困扰这个产业的瓶颈。
2023年底,以石塔村为中心,永新镇成立起粮蔬临时党支部,有党员20余人,由镇农服中心主任张作联任党支部书记。
“菌菇保鲜期短。我们临时党支部把全镇的力量整合起来,确保了销售无忧。”张作联告诉记者。
为了延长菌菇的保鲜期,党支部争取到菌菇种植大户李松,通过村集体与他共建的方式,建起240立方米的冷藏库。与此同时,该党支部还积极协调江津双福等大型农贸批发市场的档口,让永新的菌菇能销得更远,销售价格也更高。
去年有一段时间,平菇大量集中上市,销售价格走低。这个临时党支部联系到旅行团,组织主城核心区的夕阳红旅行团来采摘,及时将数吨鲜平菇销了出去。
“这个脑洞大开的招数真厉害!”粮蔬产业临时党支部党员刘永深伸出大拇指,“这是我们搞种植的人想不到的。”
与此同时,该支部还推广“高粱+油菜”轮作,推动石塔粮食烘干仓储中心配套完善,菜籽油加工厂也将于今年底投用;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培育54名农业技工,社会化服务队伍年服务面积超3000亩;计划建设直播电商孵化中心,培养专业线上销售团队,实现农特产品线上年销售额500万元。
“预计每亩田地的收益比以前要提升35%以上。”张作联表示。
03村民增收有保障
眼下的柑橘果园秋季管理繁忙,云坪村听障残疾人涂新素几乎天天来果园务工,施肥、犁沟等工作,她样样在行。
她告诉记者,自己来一天就有70元的工钱,一年能在果园里挣到上万元,远远超过她以前在外面打工时的收入。
“我们优先为脱贫户、残疾人提供务工机会。”池祥全说,这不仅让这类家庭有更稳定的收入,也让产业发展获得更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像涂新素这样常年在柑橘、粮蔬两个产业里务工的农民超过100人。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机制,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永新镇党委书记霍小燕介绍。
下一步,该镇将发挥党支部促进资源整合与协同作用,除柑橘、粮蔬产业外,还将在生猪、花椒等产业上建设临时党支部;借助产业临时党支部的资源对接能力,引进3至5家农产品深加工业主,重点发展粉条、菜籽油、精品蔬菜、水果制品等深加工产品,力争将产业深加工率从目前的20%提升至40%以上;依靠市农科院党员专家力量,扩大5G智慧农业应用范围,逐步新增50亩智能温室大棚,搭建土壤、气象、病虫害实时监测系统,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产业智能化程度;提升服务效能,升级“永新梨花节”等特色活动,推动10家民宿、3个露营基地的建设,实现“农业种植+乡村旅游”双向赋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原稿点击>>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致富线!綦江永新镇产业临时支部带动1000余户农户-重庆日报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