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叫沃科军,北仑区第十届人大代表、宁波北仑亿润花卉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培育上千个杜鹃新品种的首批市级“乡村工匠”、带领街道花木产业转型的“花二代”、柴桥街道“花田共富工坊”里毫无保留的“草根讲师”……从花香满径的田间地头,到为民发声的庄严会场,他把对乡土的赤诚,
在北仑柴桥万景杜鹃良种园里,一位黝黑健壮的青年正俯身为杜鹃苗忙碌——挥锹填坑、扶苗培土、浇水定根,完全沉浸在花木种植的世界之中。
他叫沃科军,北仑区第十届人大代表、宁波北仑亿润花卉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培育上千个杜鹃新品种的首批市级“乡村工匠”、带领街道花木产业转型的“花二代”、柴桥街道“花田共富工坊”里毫无保留的“草根讲师”……从花香满径的田间地头,到为民发声的庄严会场,他把对乡土的赤诚,融进了乡村振兴的每一步实践里。
▲沃科军在花田间劳作
“一摆弄花,我说话、思考都更有条理,这大概就是‘花性’吧。”修剪着杜鹃花枝桠的沃科军笑着说。作为一名“花二代”,大学毕业后的他没有犹豫,接过父亲手中万景杜鹃良种园的“接力棒”。“花性”二字是他最准确的自我概括。
彼时,传统花木产业正面临严峻挑战,但并没有难倒敢于坚持和创新的沃科军。“要让产品拥有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秉持着这份信念,沃科军一头扎进了新品种培育工作中。十余年来,他培育的新品种已有上千个,其中30余个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证。然而他并未独享这份“美丽”,而是积极与花农分享自己在品种创新、盆景造型、网络直播等方面的经验,带领大家共同应对市场变化。
当选人大代表后,沃科军的笔记本的内容更丰富了。以前记满的是花木栽培数据,如今多了村里老人“希望养老更方便”的念叨、村民“村口坐车太远”的抱怨、花农“想学新技术”的期盼……
“我是花农,最懂农村缺什么、农民盼什么,这声‘代表’,不能白叫。”他的话语朴实,却藏着沉甸甸的责任。
▲ 沃科军(左二)参加花田走访问需活动
在沙溪村,沃科军的电话响个不停。“村里年轻人少,我是壮劳力,又是人大代表,大家有事都愿意找我。”对他来说,这些电话不是负担,而是倾听民声的“直通车”,每一句诉求,他都记在心里、落在实处。
沙溪村地处山岙,村民前往国道上乘坐公交车需步行较远距离,且部分村民在329国道后所站下车后需逆向步行回村,而该路段集卡车流量大,安全隐患突出。调研中发现的村民出行问题,深深牵动着沃科军的心。在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他领衔提出了《关于优化沙溪村公交线路的建议》,希望在村口合理位置增设站点。
这条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尽管由于道路条件复杂、安全规范限制等原因,直接设站的方案经多部门联合踏勘后暂未通过,但北仑区交通运输局专门复函答复,并积极协商推出了“西移现有站点”或“拓宽道路建设新站”两个替代方案,持续推动问题解决。沃科军说:“提建议不是为了‘一提了之’,而是要真正推动问题解决。看到部门这么重视,并且有了切实可行的后续方案,这就是履职的成效。”
今年的区人代会上,沃科军又把目光投向了农村养老。他走访并收集了大量意见,最终将“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定为建议主题,为农村老人享有更优质、更贴心的养老服务积极发声。
▲ 沃科军(左)在花田共富工坊传授嫁接技术
近年来,沃科军敏锐地抓住数字经济浪潮,成为了花乡柴桥首批“吃螃蟹”的花农。他在直播间里熟练地调整盆景铝丝,与天南地北的“花友”畅聊养护心得,展示自家独一无二的精品杜鹃。去年,直播带来的销售额达40万元,更关键的是,他成功引领了消费趋势,让经过造型、艺术感十足的精品盆景走进千家万户,价值提升近十倍。
成功不忘乡土,致富不忘乡亲,沃科军始终思考如何让花木产业焕发新生机,让花农们的日子更红火。在芦源社区的“工坊课堂”上,他带来的“青年花农市场洞察实训课”场场爆满。从嫁接技术到市场分析,他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嫁接的关键在于形成层的对接,既要紧密贴合,又要留出生长的空间。”……他传授的既是技术,也是与传统产业转型共通的智慧—与新时代对接,需要找准接口,保持开放与包容。
如今,沃科军依然每天泡在花田里,只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要让柴桥的杜鹃开得更艳,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更红火。“我会一直守着这片花田,守着这份初心,让杜鹃花开出共富的色彩。”阳光下,他望着满园绚烂的杜鹃,眼神坚定而明亮。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