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山东黄河文化带与鲁北产业隆起带的交汇核心,滨州以 “心安滨州” 建设为牵引,构建起 “点上出彩、线上流彩、面上焕彩” 的夜景体系。山东原实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深度契合城市 “文化铸魂、民生优先、文旅融合” 的建设要求,凭借全链条服务能力,在 23 个核心片
作为山东黄河文化带与鲁北产业隆起带的交汇核心,滨州以 “心安滨州” 建设为牵引,构建起 “点上出彩、线上流彩、面上焕彩” 的夜景体系。山东原实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深度契合城市 “文化铸魂、民生优先、文旅融合” 的建设要求,凭借全链条服务能力,在 23 个核心片区打造标杆项目,让黄河文脉、非遗底蕴与现代活力在夜色中交融绽放。
一、黄河地标活化:非遗光影的沉浸式叙事
黄河楼作为滨州黄河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其亮化工程堪称 “文化 + 科技” 融合的典范。原实科技以 “楼体为卷、光影为笔” 为创作理念,为这座 70 米高的地标定制全维度光影方案:主体采用 2100 米 RGBW 线条灯勾勒飞檐斗拱轮廓,夜间通过 4K 激光投影技术,将黄河奔腾、孙子兵法、滨州剪纸等文化符号投射于楼体立面,光影随《黄河颂》旋律明暗起伏,形成 “火树银花映河楼” 的视觉盛宴。
配套景观的细节设计更显匠心:沿蒲湖步道打造 1.2 公里 “百家言福” 灯笼长廊,灯笼表面印制滨州面塑、吕剧脸谱等非遗纹样,内置温感灯随环境温度调节亮度,与岸边 “浩瀚星河” 主题光影区的蓝色光带、镜面装置形成虚实交织的景观层次。针对黄河沿岸多风、高湿度的气候特点,原实科技定制的防腐蚀、抗风阻灯具经 12 个月户外测试,故障率仅 0.4%,智慧管控系统可根据黄河水位数据自动切换汛期警示模式,兼顾文化展示与生态安全。工程落地后,黄河楼夜游收入占比从 18% 跃升至 45%,国庆期间单日接待游客超 3 万人次。
二、城区全域焕彩:“点线面” 中的民生温度
围绕主城区 “一路一特色、一园一主题” 的亮化要求,原实科技构建起覆盖 47 个节点、18 条主干道的全域照明网络。在 “点” 状节点打造上,中海公园的互动装置成为亮点:“击鼓生命树” 灯组通过触控感应实现灯光随鼓点变幻,“镜面皮影” 灯组以投影技术再现滨州皮影戏经典桥段,日均互动量超 2000 人次;市政广场设置的 “品质滨州” 宫灯群,将忧乐文化、孝文化等地域符号融入灯体设计,夜晚点亮时宛如文化长廊。
“线” 状道路的亮化整合更具巧思:黄河五路、渤海十八路等主干道采用 “动静结合” 策略,行道树缠绕多色灯串与 “流星雨” 条形灯,灯杆悬挂红灯笼、中国结等传统挂件,暖光与冷光交替呈现,形成流光溢彩的视觉走廊;渤海十一路延伸段创新采用人体感应路灯,行人靠近时自动提升亮度,无人状态下切换节能模式,年节电超 80 万元。“面” 上统筹则突出片区特色:新立河片区以 “生态水城” 为主题,沿河岸安装 3000 余盏星光点光源,配合水下灯营造 “灯在水中、影在岸上” 的诗意效果;经济技术开发区侧重科技感表达,写字楼群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 “科创脉动” 主题灯光联动,彰显滨州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现代化气质。
三、节庆光影赋能:文化 IP 的场景化表达
针对春节、元宵等重要节点,原实科技以节庆为契机激活文化 IP 价值。2025 年春节亮化工程以 “红红火火过大年” 为主题,在主城区布置 16500 余个红灯笼、福袋灯挂件,3400 余米 LED 灯带缠绕行道树,其中黄河二路的 “孝亲文化” 灯组、渤海十八路的 “孙子兵法” 灯串成为市民打卡热点。元宵期间升级的 “非遗千灯会” 更具沉浸感:稻梦空间主题区以动态灯组模拟麦浪起伏,恐龙乐园机械灯组吸引孩童驻足,搭配非遗打铁花、火舞秀等表演,让灯光从 “视觉景观” 升级为 “文化体验”,蒲湖风景区单日客流突破 5 万人次。
为应对节庆流量高峰,原实科技搭建 “滨州光影云” 子平台,实现 47 处节点灯光的集中管控,可一键切换 “节庆模式”“日常模式”“节能模式”。2025 年春节期间,仅用 48 小时便完成 5 处核心节点的灯光升级,保障超 150 万人次的赏灯体验,带动周边商圈夜间消费增长 120%。
四、技术与服务:地域适配的双重保障
原实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滨州专属的技术创新与全周期服务。技术层面,针对黄河沿岸与城区多场景需求,研发的 “非遗纹样投影系统”“智能感应节能灯具” 获 3 项实用新型专利;独创的 “节庆灯光快速部署方案”,可实现灯组模块化安装与快速调试,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 60%。服务层面,推行 “滨州光影管家” 机制:前期联合滨州学院开展地域文化调研,施工期实行 “日间施工、夜间静音” 模式,交付后每季度巡检维护,每年结合黄河文化节更新主题灯光秀。
从黄河楼的非遗叙事到城区的民生照明,从节庆的热闹氛围到日常的温馨光影,原实科技以 “一景一策” 的匠心,让灯光成为滨州文化传播的 “载体” 与夜经济的 “催化剂”,累计带动夜间消费增收超 3.5 亿元,为鲁北城市亮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来源:山东原实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