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货架上,五颜六色的雨伞依次排列,各式水杯等待着熟悉的温度再次降临……这个国庆假期,1620余件物品在苏州地铁里与主人失散,经过短暂的“漂流”后停泊在失物招领处,期待着重逢的温暖时刻。
货架上,五颜六色的雨伞依次排列,各式水杯等待着熟悉的温度再次降临……这个国庆假期,1620余件物品在苏州地铁里与主人失散,经过短暂的“漂流”后停泊在失物招领处,期待着重逢的温暖时刻。
失物排行榜里的时代密码
在苏州地铁的失物招领处,花花绿绿的伞占据了国庆假期遗失物品数量的“断层TOP”。“红的、绿的、黄的,长柄的、短柄的,什么样式都有。”苏州地铁工作人员介绍,伞一直都是最容易丢失的物品,特别是雨天或需要防晒的季节。而夏季防晒用品、冬季保暖用品也会在各自的时节出现遗失高峰。
除了伞,交通卡、市民卡、学生卡等五花八门的卡证,墨镜、帽子等防晒用品,全国各地的身份证,水杯、耳机、钥匙、衣物等,构成了遗失物品的主力军。
记者了解到,苏州新区火车站、同里、骑河、钟南街、木渎这五个站点成了“捡东西大户”,以国庆假期的数据为例,分别以102件、65件、64件、63件、57件在数量上占据Top 5。一天当中,早晚高峰是最容易丢东西的时段。大家赶着上班上学,匆忙之中容易落东西。
不同站点的遗失物品还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连接铁路换乘的苏州火车站站点为例,“在我们站点,遗失最多的是身份证,其次是蓝牙耳机仓,而各类卡证、雨伞以及手提袋也较为常见。”苏州地铁苏州火车站区域副站长刁晓妮告诉记者。
与以往相比,苏州地铁里遗失物品的“人气选手”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几年前,钱包还经常出现在失物清单上,现在很少见了。”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大家出门都习惯用手机支付,钱包里的现金也越来越少。
另一个显著变化是耳机,特别是无线蓝牙耳机的丢失数量明显上升,成为近年来失物中的“后起之秀”。有的孤零零掉一只,有的成双成对消失,更有连充电盒一起“离家出走”的。
失物背后的百味人生
在众多遗失物品中,总有一些令人难忘的故事。
刁晓妮至今还记得那个被遗落在站台的包裹。“工作人员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台苹果电脑、一台尼康相机,都是价值不菲的贵重物品。”车站第一时间响起了失物招领广播,全员进入“寻人状态”。幸运的是,没过多久,一位焦急的乘客通过苏州地铁服务热线找了过来,最终物归原主。
手机,也是地铁里容易“离家出走”的物品。有的被忘在卫生间,失主发现后火速冲向工作人员求助;有的则在拥挤中,“哧溜”一下从手中滑落,掉进了列车与站台间的缝隙。“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等到深夜地铁停运后下轨道寻找,”刁晓妮解释道,“所以只能先安抚乘客,耐心说明,请他们放心。”
除了贵重物品,站台上还常常上演另一种“遗失”——小朋友与亲人走散,尤其是在节假日。这时,各站点之间建立的联控机制就成了最暖心的“寻人网络”。一次次广播、一通通电话、一遍遍确认,帮助一个个家庭重聚。
一条温暖的重逢之路
每一件失物来到招领处,都要经历一场特别的“入编仪式”。工作人员会细心检查物品的外形特征,清点内含物,然后在苏州地铁的拾遗物品系统内进行详细登记,包括拾取时间、地点、物品特征等,随后,这件物品就会获得一个专属编号。
对于失主来说,有三种主要途径可以寻找遗失物品:
途径二:打开“苏e行”APP,点击“便民服务”,选择“失物招领”,输入信息查询;
途径三:浏览器搜索“苏州地铁官网”,点击“失物招领”进行查询。
在等待认领期间,物品会被妥善保管在失物招领处。不过对于像瓜果生鲜这类易腐烂物品,车站会留存至当天运营结束。
当失主前来寻找物品时,需要提供物品特征等信息。“如果有相符物品,我们会与认领人确认信息,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办理领取手续,并留下联系方式。”
每一个遗失的物品背后,都可能有一个焦急的主人,有一段特别的故事。如今,1620余件失物安静地躺在那里,它们不是被遗忘的存在,而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纽带,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善意与美好。这或许正是苏州的温度——它记住了每一把雨伞的姿态,珍惜着每一个水杯的余温,守护着每一段等待重逢的故事。
来源:看苏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