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栏目起底论文“黑工厂”,一条分工明确、运作成熟的论文代写产业链浮出水面。在这条隐秘的链条上,电商平台以“查重服务”为幌子接单,社交媒体上以“论文辅导”为名引流,“写作工厂”组织写手用AI工具批量生产。一个写手一天能炮制各种论文30篇,一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王学钧
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想到,“论文代写产业”会火成这样。
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栏目起底论文“黑工厂”,一条分工明确、运作成熟的论文代写产业链浮出水面。在这条隐秘的链条上,电商平台以“查重服务”为幌子接单,社交媒体上以“论文辅导”为名引流,“写作工厂”组织写手用AI工具批量生产。一个写手一天能炮制各种论文30篇,一家网店一年能接论文代写“业务”40000单。
论文代写就是论文造假。这种“产业”的存在,是对学术生态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一种戕害。
大量虚假论文充斥学术期刊与评审系统,破坏了学术研究的真实性与严肃性,浪费科研资源,阻碍知识创新。只要肯花钱,就能买来论文,不用下真功夫搞科研。这一“捷径”的长期存在,会形成投机取巧者获利、踏实努力者吃亏的不良导向,败坏社会风气。
“论文代写产业”要不得。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论文代写“业务”的排查与打击力度,深挖产业链条上的所有参与者,严格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督促电商和社交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关键词筛查、账号审核等长效监管机制,有效遏制论文代写广告的传播。
仅有这些还不行。要根治论文代写这一“顽疾”,还得在以下两个方面动真格的。
一要做足“减法”。应该看到,“论文代写产业”也是“应运而生”,代写市场的繁荣,根源在于论文需求的旺盛。从学业评价、职称评审到课题结项,论文在诸多评价体系中是“硬通货”。学术成果直接与毕业、晋升、资源分配挂钩,催生出一个庞大且有些畸形的论文市场。“论文代写产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并红火起来的。
根治这一“顽疾”,必须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根本扭转唯论文、唯数量的倾向,最大程度地消解畸形论文需要。当许多领域和环节都不再把论文当做不可或缺的“通行证”时,论文市场上的畸形需求就会大大减少,“论文代写产业”也就失去了生存根基。
二要做好“加法”。代写的论文有人买,是因为买来的论文真管用。买来的论文能管用,是因为评价环节把关不严,能蒙混过关。
为此,就应以更严格的论文评审强化把关。当代写的论文不那么容易发表,不那么容易成为“进身之阶”“得利门径”时,一些人就少了花钱找人代写论文的冲动,代写论文的生意就会冷淡下来。
不这样釜底抽薪,很难灭“论文代写产业”之火。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