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9日起,中国的两个邻国突然打起来了,巴基斯坦近年来首次空袭了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
10月9日起,中国的两个邻国突然打起来了,巴基斯坦近年来首次空袭了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
这是2021年8月塔利班重掌阿富汗政权以来,两国最激烈的军事冲突。
这次冲突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局势会不会更紧张?今天我们邀请四川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张超哲副研究员一起来聊聊。
一
战火爆发:从空袭到地面交火
事情要从10月9日深夜说起。这个晚上,巴基斯坦空军突然出动“枭龙”、F-16战机和翼龙无人机,对阿富汗境内多地(首都喀布尔、库纳尔省、帕克蒂卡省)的7个目标实施了精确打击。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图据自然资源部网站
巴方声称,空袭成功击毙了巴基斯坦塔利班(TTP)高级指挥官诺尔·瓦利·马哈苏德(Noor Wali Mahsud)及多名关键指挥官。
10月11日晚,阿富汗对巴基斯坦发动“报复性行动”,沿杜兰德线(Durand Line)边境地区对巴方据点实施军事打击。
10月12日凌晨,巴方声称在边境地区反击了恐怖分子的袭击,并短暂占领了阿方一侧21个哨所阵地。
10月12日晚,阿富汗宣布已“成功完成”报复性行动,警告巴方若再次侵犯领空,阿武装力量将保卫边境予以坚决回击。
二
深层矛盾:西方殖民者遗留边界争议
两国为啥突然打起来?根子在历史积怨,现实原因是恐怖组织引起的安全困境。
从历史上看,西方殖民者遗留下来的边界争议,一直是巴阿关系的隐痛。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之间有一条长达2600公里的杜兰德线,是1893年英印与阿富汗划定的分界线,历来阿富汗各届政府拒绝承认此线。阿富汗认为这是一条殖民时代遗留的非法边界,而巴基斯坦则视其为合法国界。
“梁子”就这么结下了。正如专家(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南亚研究所负责人迈克尔·库格尔曼)所言,“不承认边界+虚假信息=危机放大器”。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两国边境管理始终缺乏共识基础,任何边境事件都可能升级为主权争议。
这是9月29日夜间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拍摄的居民区。新华社/法新
三
现实原因:恐怖组织导致的安全困境
杜兰德线两侧主要为普什图族聚居区。边境部落的武装活动、难民流动,与两国的主权主张,形成难解的死结。
巴基斯坦长期指称,诸如巴基斯坦塔利班(TTP)等武装组织在阿富汗境内拥有“避风港”、训练营、补给线路,并从那里渗透进入巴方发动袭击。巴军方发言人(艾哈迈德·谢里夫·乔杜里中将)说:“对阿富汗的要求,是你们的土地绝不能被用于针对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
阿富汗塔利班政府不断被要求履行对这些组织的控制义务,却力不从心。一旦巴方对所怀疑目标实施打击,阿方可能认为主权受侵犯,迅速回击。
摄于2021年9月5日,人们从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边境口岸多尔哈姆入境巴基斯坦。新华社发(赛义德·艾哈迈德摄)
四
复杂态势:国内因素对双方均有压力
地缘政治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两国冲突的复杂性。在阿富汗战后重建、国际承认、区域竞争的进程中,伊朗、沙特、卡塔尔、土耳其等国都保持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力。巴基斯坦出于传统安全思维,也希望保持自己在阿富汗的战略影响力。
国内政治因素对巴阿双方均造成内压。巴基斯坦方面,2025年以来已有多名校级军官在与境内武装分子的交火中阵亡,这形成了巨大的内部压力,巴军方必须展现强硬姿态。
阿富汗方面,塔利班政权一直试图构建负责任的执政形象,面对巴基斯坦的越境行动,由于国内的巨大民意压力,也不得不作出强硬回应,坚持捍卫主权。
9月15日,在巴基斯坦达杜,人们在积水的道路上出行。新华社/路透
五
局势面临升级风险
当前冲突虽以空袭、边境交火、炮击和短时攻占哨所形式为主,但具备多条升级路径与严重后果风险。
一是军事对峙的惯性。一旦双方增兵,重型装备、火炮、装甲进入边境,会使得局势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二是双方国内民意压力。双方政府都展示了强硬立场,这种公开承诺使得妥协退让的空间被大幅压缩。冲突陷入“骑虎难下”的困境。
三是第三方介入可能。冲突背后隐约可见的印度因素、大国博弈,使得局势进一步复杂化。10月10日,印度外交部长在新德里会见阿富汗外交部长后宣布,印度将恢复其在喀布尔的大使馆。这为紧张的巴阿关系增添了新的变数。若有外部力量公开选边站队或提供军事支持,可能打破平衡,导致冲突规模扩大。
目前看,各方若不能及时施行外交干预、危机沟通与降级机制,则局势有可能继续升级演化为更大规模冲突。国际社会和区域国家应促使双方克制,开启对话机制,以防冲突失控。
(作者:张超哲,四川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向思虹,四川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助理)
主播:廖文卓
文案:张超哲 向思虹
编辑:曾东平
摄像/制作:周芷冰
美术:沈晓颖
校对:徐海鹏
审核:钟莉 刘若辰
川观新闻出品
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