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治春风吹遍塞上绿都。“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朔州市紧密围绕法治朔州建设目标,创新机制、深耕细作、聚焦重点,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纵深发展,公民法治素养显著提升。朔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谋划部署,在山西省率先出台“八五”普法规划,朔州市人大及时作出相关决议
法治春风吹遍塞上绿都。“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朔州市紧密围绕法治朔州建设目标,创新机制、深耕细作、聚焦重点,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纵深发展,公民法治素养显著提升。朔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谋划部署,在山西省率先出台“八五”普法规划,朔州市人大及时作出相关决议,擘画出清晰的法治宣传教育蓝图。一场凝聚多方力量的“大普法”格局已然形成,全民普法工作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法治建设总体部署。
让制度真正“长出牙齿”,“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在这里落地生根。朔州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如同精密的“中央处理器”,5年间高效运转,8次重要会议部署,80多项制度文件出台,《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制度》《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新机制构建起坚实的制度屏障。一支由普法依法治理联络员、专业讲师、热情志愿者组成的队伍深入城乡,层层推动,为普法工作输送着不竭能量。
载体跃动 法治文化润无声
普法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让法治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法治文化阵地成为滋养公民法治素养的沃土。
在朔州市,7座风格各异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惠及150余万市民。在右玉县,独具匠心的“右玉精神”被注入法治新内涵,滨河东街“法治文化一条街”成为打卡地。普法,告别了过去的单向灌输,转向激发共鸣与自觉认同的全新模式。公交车、出租车流动的电子屏上,“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的标语无声流淌。
朔城区政府广场的巨幕循环播放着《民法典的一年四时》等宣传片,用生动画面讲述法律故事。5000余名扎根城乡的“法律明白人”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法治“根系”。“老百姓遇到事儿,知道找‘明白人’问法、找律师咨询,这观念一变,纠纷解决就顺畅多了。”一名社区工作者深有感触地说。
破茧成蝶 普法实践绽新颜
真正让朔州普法工作焕发独特魅力的,是那些极具辨识度的创新实践。
婚俗礼仪,在人生最幸福的时刻,朔州市赋予其深刻的法治内涵。“八五”普法规划强调发挥家庭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朔州市紧抓“家庭”这个最小单元,将普法阵地“搬”进婚礼殿堂。新人庄重宣读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条文的场景,不再是个例。在“不忘初心,永结同心”主题婚礼上,工作人员为新人颁发结婚证,并送上精心编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纪念婚册”。
“婚册在手,感觉肩膀上的责任更重了!”捧着这份“含法量”极高的礼物,新人脸上写满幸福与坚定。朔州市创新的“颁证、释法、明礼”环节,引导新婚夫妇及亲友深刻感悟“四成之礼”(成婚之礼、成人之礼、成家之礼、成业之礼),系好家庭“第一粒法治纽扣”。这场由党委政府、群团组织、社区、婚庆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婚俗礼仪创新实践,正通过示范效应和村规民约的引导,逐步化风成俗。怀仁市同仁社区公共礼堂,已成为30余对新人举办蕴含法治元素婚礼的温馨见证地。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针对这一特殊群体法治需求多元化的特点,朔州探索“三个融合”路径,筑牢法治文化基石。将法治教育与塞北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资源相结合,专业讲解员深情讲述革命先烈如曹汝洵、李林等严守法纪的故事,激发退役军人赓续红色血脉、践行法治精神的使命感。法治精神与“右玉精神”深度融合,激励退役军人在创业中遵纪守法,在社会治理中勇担重责。
未来可期 法治精神永传承
袁日勇勇救遇险农民工、胡占军坚守诚信打造“放心菜”……这些都是生动的普法宣传注脚。朔州市注重挖掘边塞文化中的忠诚担当品质,通过组织“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法治精神”主题研讨、擦亮“新征程志愿服务队”品牌(开展服务200余次)、参与应急救援等公益活动,引导退役军人在融入地方发展中永葆本色。一支支“新征程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社区普法和治安巡逻一线。“退役不褪色,在普法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我觉得特别有意义。”一名志愿者如是说。
未成年人网络空间的纯净,关乎未来。朔州市委网信办创新“一二三”工作法:摸清需求精准靶向——通过问卷、座谈,锁定“网络欺凌”“隐私泄露”等痛点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普及等核心需求。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法护未来”系列普法微动画、“网信力量护‘未’成长”剧情视频在矩阵传播,累计触达41万人次;线下“绿书签”进校园、模拟法庭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身临其境理解法律程序。平台、人才、制度三重保障——依托市县融媒体权威发声,打造专业法治宣传队伍,建立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协同发力。朔城区朝阳小学以校园欺凌案为蓝本的模拟法庭上,小法官稚嫩脸庞上满是专注与严肃,法治的种子在他们的心里悄然种下。“我知道在网上P同学丑照是错的,是违法的!”参与活动的一名学生深有感触。线上线下交织,知识与体验融合,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更加清朗的法治晴空。
如今,朔州市“八五”普法的答卷,已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留下清晰印记。
来源:楠楠姑娘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