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单日涨幅背后 耀才证券迎来“蚂蚁”时代?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3 18:13 1

摘要:10月13日,耀才证券金融集团有限公司(01428.HK)股价大幅拉升34.52%,收报11.73港元,单日成交额突破20亿港元,显著反弹至两个月高位。这一强劲表现的背后,是香港证监会当日正式批准蚂蚁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上海云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其发起的要约收购

10月13日,耀才证券金融集团有限公司(01428.HK)股价大幅拉升34.52%,收报11.73港元,单日成交额突破20亿港元,显著反弹至两个月高位。这一强劲表现的背后,是香港证监会当日正式批准蚂蚁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上海云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其发起的要约收购。

就在三天前的10月10日,耀才证券与要约人WEALTHINESS AND PROSPERITY HOLDING LIMITED联合发布公告确认,要约人已于9月23日获得香港证监会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132(1)条批准,成为耀才期货及商品有限公司、耀才证券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等四家受规管子公司的主要股东,标志着交易先决条件之一,完成条件(b)已正式达成。公告同时指出,国家发改委相关申报流程“正按计划推进中”,但其他完成条件尚未满足或豁免。尽管最终交割仍待全部先决条件落实,市场已提前对这项由蚂蚁控股主导的跨境并购投下信心一票。

历时半年的监管审批迎来突破

此次收购要约始于2025年4月25日,当时耀才证券公告披露,上海云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以每股3.28港元的价格,向耀才证券全部已发行股份发起要约。要约涉及耀才证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50.55%,总现金代价达28.14亿港元。上海云进由蚂蚁控股全资拥有,蚂蚁财富作为此次收购的实际执行主体。

根据公告,香港证监会的批准将持续有效,但附加了一项时间限制:交易完成必须在批准日期后的六个月内实现,或需获得香港证监会书面同意的更长期限。这意味着蚂蚁集团需要在2026年3月23日前完成此次收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收购仍需满足另一项重要条件,获得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准。公告显示,要约人已向国家发改委提交申报材料,并保持积极沟通,相关流程正在按计划推进。

资本市场的反应迅速而积极。10月13日午后,港股耀才证券金融一度涨超30%,报收于11.73港元,单日涨幅达34.52%。当日成交量为1.9亿股,成交金额高达20.63亿港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43亿港元。这一市场表现反映出投资者对此次收购完成前景的乐观预期,也显示出市场对蚂蚁集团入主后耀才证券发展潜力的认可。

当前股价较要约价格3.28港元存在显著溢价,表明市场预期此次收购将成功完成,且看好收购后的协同效应和业务增长潜力。

牌照、渠道与技术三重协同

蚂蚁集团此次收购的核心动因,在于补齐其跨境金融业务的关键牌照缺口。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蚂蚁集团虽在内地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熟的理财生态,但在香港市场长期缺乏持牌证券业务主体。耀才证券作为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券商,持有第1类(证券交易)、第2类(期货合约交易)、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第6类(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及第9类(提供资产管理)等多项牌照,具备完整的证券业务资质。

通过控股耀才证券,蚂蚁集团得以合法合规地向香港及跨境用户提供证券经纪、财富管理、机构融资等综合服务。更重要的是,此举将为蚂蚁集团打通连接内地与国际资本市场的通道。蚂蚁财富平台已连接超150家资产管理机构,服务用户数以亿计。收购完成后,双方可整合支付宝香港超过300万跨境支付用户资源,强化港股通、美股交易、ETF投资等多元化产品供给能力,为内地南下资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境外投资入口。

在技术层面,蚂蚁集团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等领域的积累,有望赋能耀才证券的数字化转型。当前,香港传统券商普遍面临IT系统老化、客户服务同质化、运营效率偏低等问题。蚂蚁财富的技术能力可帮助耀才证券构建个性化投资建议系统、优化交易执行算法、提升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效率,从而在竞争激烈的本地市场中形成差异化优势。

监管合规与风险考量

尽管香港证监会的批准标志着交易迈出了关键一步,但国家发改委的审批结果仍是未定之数。中国对境内企业境外投资实行核准或备案管理,特别是对于大额非主业投资、敏感国家和地区投资等情形。

公告中特别提醒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只有在所有完成条件落实后,要约才会作出。由于完成需待购股协议所载先决条件获达成后方可作实,因此完成可能会或未必会落实,而要约亦可能会或未必会进行。这种风险提示反映了交易仍存在不确定性。

从监管角度看,此次交易也体现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维护市场秩序与促进金融创新之间的平衡。香港证监会的审批既考虑了市场发展和投资者利益,也确保了合规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得到满足。

此次收购或将重塑香港券商行业的竞争格局。一方面,科技巨头的入局将加速行业数字化进程,倒逼传统券商加大技术投入、优化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蚂蚁集团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低成本获客能力,可能对中小型券商形成挤压效应,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在全球化面临逆风的当下,蚂蚁集团通过市场化方式拓展香港业务,也展示了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路径选择。这种选择既基于商业逻辑,也需考量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无论如何,此次收购的后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它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商业决策,也是观察中国金融科技全球化、香港金融市场演进以及科技与金融融合趋势的重要窗口。

来源:经济观察报EEO视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