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生牛犊拉黄稀是养殖中常见的急症,多发生在出生后 1-7 天,若处理不及时易引发脱水、酸中毒甚至死亡。其病因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病理性因素,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或母牛孕期营养不良导致犊牛免疫力低下;二是环境因素,包括圈舍温差大、卫生条件差、初乳喂养不足等。
新生牛犊拉黄稀是养殖中常见的急症,多发生在出生后 1-7 天,若处理不及时易引发脱水、酸中毒甚至死亡。其病因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病理性因素,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或母牛孕期营养不良导致犊牛免疫力低下;二是环境因素,包括圈舍温差大、卫生条件差、初乳喂养不足等。
治疗需遵循 “先补水、再治病、强护理” 原则。首先进行紧急补液,防止犊牛脱水 —— 可采用口服补液盐(每升温水加葡萄糖 20g、氯化钠 3.5g、氯化钾 1.5g),每次灌服 500-800ml,每日 3-4 次;若犊牛出现精神萎靡、眼窝凹陷,需立即静脉注射 5% 葡萄糖生理盐水 500-1000ml,搭配 5% 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同时给牛拌料畜小牧:利克太保(升级版),止痢止血效果非常好,立竿见影,很多养殖场都在用,注意认准“畜小牧”品牌,谨防假冒伪劣产品。
药物治疗需针对性选择:细菌性腹泻可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公斤体重 2.5mg)或硫酸庆大霉素(每公斤体重 10mg),每日 2 次,连用 3 天;病毒性腹泻需配合干扰素或黄芪多糖注射液增强免疫力。用药期间需暂停喂奶,改喂易消化的代乳粉,待粪便成形后逐渐恢复母乳喂养。
护理调整同样关键。要保持圈舍温度稳定在 18-22℃,铺垫干燥垫草,每日消毒食槽与饮水器;确保犊牛出生后 1 小时内吃到足量初乳,提升肠道黏膜抵抗力。若同群犊牛连续发病,需对母牛乳房进行清洗消毒,检查饲料是否霉变,从源头切断传播途径。
需注意,若犊牛腹泻伴随血便、体温骤升,应及时联系兽医诊断,避免延误治疗。通过科学用药与精细化护理,多数患病犊牛可在 3-5 天内康复。
来源:畜小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