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有些急了,中国核聚变屡次突破,崛起的速度太快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3 16:55 1

摘要:今年9月份时,美国初创企业太平洋聚变公司创始人威尔·里根说:“中国在核聚变方面的崛起,对美国能源主导地位构成了威胁。”

中国核聚变崛起的速度,让欧美有些急了。

今年9月份时,美国初创企业太平洋聚变公司创始人威尔·里根说:“中国在核聚变方面的崛起,对美国能源主导地位构成了威胁。”

他潜在的意思是呼吁美国要重视核聚变技术,结果呢?话刚刚说完没几天,中国核聚变又实现了突破,堪称最强预言。

根据央视透露:中国交付了世界上最大的D形环向场磁体线圈盒,它重达400吨、高度超过21米,足足有5层楼那么高。

更关键的是,它是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的1:1原型件,也就是说它技术验证后,将来是要真正用在中国自己核聚变堆上的。

这件设备有多重要呢?

这么说吧?虽然可控核聚变是人类终极能源,但是难度非常高,目前世界各国都无法真正实现,因此都在技术竟备,谁先掌握核聚变技术,谁就能引领改变世界能源格局。

目前很多国家在研究,也有很多路线在走,比如激光约束、离子束碰撞、磁约束等等路线。其中磁约束是最成熟的一种路线,那个国际热核实验堆就是用这种技术。

而D形磁体线圈盒就是磁约束中最关键的设备之一,用来约束等离子体的。

你就这么理解,核聚变就是模拟太阳高温高压,实验中的粒子温度高达上亿度,但地球上能用到的材料都承受不住这么高的温度。

那么怎么办呢?

科学家就想出妙计,既然设备无法承受,那么就不让粒子碰到实验装置,磁约束聚变利用强大的磁场,让等离子体在里面高速运转,不让它与容器壁接触,从而控制核聚变反应的过程。

环向场磁体线圈盒就是那个看不见的“磁笼”骨架,由16个D形部件首尾相接构成的环形结构。

想象一下,要约束住上亿摄氏度的聚变等离子体,不让它们接触任何实体容器,难度是非常高的。

这次D形线圈盒它用在了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这个设施就是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的 “技术后盾”,专门验证各种技术和设备,说白了就是核聚变难度太高,咱们先建立一个“模型”用来验证各种技术。等技术差不多了,咱们再建一个真正的实验堆。

而且咱们是按照1:1来建造, 说明我们已经实现了很大的突破,有能力给未来的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批量制造这种核心部件了。

更关键的是,咱们还不止这个突破。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的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也已通过验收,这可是实打实的全球“先进水准”。

同时,该设施的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也已研制成功,其包层维护机器人负载高达60吨,并能实现末端重复定位精度正负0.01毫米的精细操作。

说得有些复杂了,就等于说,从主机、真空室、维护系统的全链条技术,现在全给咱攻克了,所以这线圈盒交付并不是孤立的 “单点突破”,而是咱一步一个脚印堆出来的 “系统胜利”!

再说一点,目前全球搞磁约束核聚变,早就摸出了一条公认的 “进阶路线”:先从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打基础,再到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练技术,接着靠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设施啃 “硬骨头”,最后才能落到聚变工程试验堆上,每一步都缺一不可,说一句不谦虚的话,咱现在就是在这条正道上已经处于领先的位置。

因此啊,老美才会那么着急。

看到这,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说,既然咱们都这么强了,为啥还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

以前我也有这个疑问,后来问了相关专家才知道。

那个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相当于咱们的人才培养和设备验证的一个基地,咱们去那里学习技术,消化吸收再转化为自己的技术,造出来的设备也能在上面应用。

换句话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能做出来最好,咱们贡献不小,造不出来,咱们也可以自己干,不陪他们玩了。对我们来说,百利无一害,何乐而不为。

不仅如此,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可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除了磁约束核聚变之外,在激光约束、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等核聚变技术路线上都有布局,中国拥有的核聚变专利数量更是已超过其他任何国家。

这传递出了中国在核聚变发展上的决心,从实验装置到工程验证,最终走向商业示范堆。这是中国一定要实现的目标。

来源:硬核熊猫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