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看了不手心冒汗?苏州那小伙子挪个桌子的功夫,近50个和田玉碧玉镯“哗啦”摔成渣,一算账直接百万损失。换作是你,刚毕业月薪五千,面对这笔能压垮一辈子的债,当场得吓傻吧?
谁看了不手心冒汗?苏州那小伙子挪个桌子的功夫,近50个和田玉碧玉镯“哗啦”摔成渣,一算账直接百万损失。换作是你,刚毕业月薪五千,面对这笔能压垮一辈子的债,当场得吓傻吧?
但店主程先生的反应硬是把“职场恐怖片”变成了“暖心剧”——不仅没骂街,还主动给小伙放了两天假调整心态,连句“怪你”都没说 。网友吵翻了天,有人夸老板格局大,有人暗戳戳猜“是不是玉镯不值钱”,但这事往深了扒,根本不是“大方”俩字能说透的。
先戳破一个误区:这可不是老板“心软”,法律早把账算明白了。《民法典》里写得清清楚楚,员工执行工作任务时出的错,首先得老板担责。何况这次明显是老板自己的锅:新店铺没铺地毯,贵重镯子就随便搁在要挪的桌子上,纯属“管理疏忽”。真要较真,小伙顶多算“一般过失”,连追偿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赔百万了。
但最戳人的从来不是法理,是人情。程先生一句“刚步入社会不容易,真让他赔也拿不出”,戳中了多少打工人的痛点。想起之前有库管员摔碎128万翡翠镯,老板第一句先问“人没事吧”,最后还把碎镯镶成吊坠当纪念;反观有的公司,员工打碎个杯子都要扣工资,更别说这种“天价意外”了。
有人质疑“玉镯真的值百万吗”?和田玉水是深,直播间2600块能买到“玻璃镯”,但正经碧玉镯确实不便宜,品质好的能卖到8万一只。程先生这批镯子虽说碎了没法修复,但也不是彻底成了垃圾——业内早有门道,碎玉能改造成吊坠、耳环,手艺好的甚至能变废为宝。不过他说了,打算留着碎片当自己的“警示”,这份清醒比碎玉值钱多了。
其实这事最该聊的,是“职场安全感”这东西有多金贵。多少人上班如履薄冰,怕做错一点事就被追责,怕给公司添麻烦就硬扛,说到底就是没遇到过“兜底”的老板。程先生看似亏了百万,实则赚了人心——这样的老板,员工以后干活能不踏实吗?
换个角度想,要是老板真逼小伙赔偿,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年轻人背上巨债毁了前程,老板落个“冷血”名声,以后谁还敢来干活?反观另一个案例,有老板把碎镯做成新品反而卖爆了,这才是真正的“生意经”。
最后说句实在的,谁上班没犯过糊涂?可能是算错一笔账,可能是弄错一份文件,那些没被苛责的瞬间,才是支撑我们扛过职场压力的底气。程先生的“不赔”,赔的是碎玉,赢的是人心。
你遇到过这样的“神仙老板”吗?或者职场上踩过哪些“意外坑”?评论区聊聊~
来源:星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