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BEST完成400吨杜瓦底座毫米级吊装,这个能锁住上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的“巨型保温杯”,标志着我国离2030年点亮“第一盏聚变灯”又近了一步。更关键的是,从超导磁体到真空部件,这台装置的核心技术100%国产化。
10月3日,安徽合肥传来炸裂消息: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BEST完成400吨杜瓦底座毫米级吊装,这个能锁住上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的“巨型保温杯”,标志着我国离2030年点亮“第一盏聚变灯”又近了一步。更关键的是,从超导磁体到真空部件,这台装置的核心技术100%国产化。
当全球还在为核聚变实验堆卡脖子技术发愁时,中国已经悄然崛起11家“隐形冠军”——它们在各自细分领域手握唯一性技术,全球难寻对手,部分企业在订单爆发期利润增速甚至逼近10倍。这不是概念炒作,而是能源革命浪潮下的确定性机会。
一、先搞懂:核聚变“唯一性”龙头的底层逻辑
为啥这些企业能做到“全球没有对手”?核心在于两点:一是技术壁垒足够高,核聚变装置要同时承受1亿度高温与-269℃极寒,任何部件都得过“极端环境考验”;二是先发优势太明显,我国已构建“基础研究-工程验证-商业探索”的完整体系,3000余项专利筑起技术高墙。
更重要的是,全球核聚变正进入“工程化爆发期”:国际ITER项目进入调试阶段,国内HL-4、BEST等装置密集建设,仅核心部件市场规模就将从百亿级跃升至千亿级。而这些“唯一性”龙头,早已通过ITER项目验证了技术,现在正坐等订单放量,利润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二、11家唯一性龙头全解析:技术、订单、潜力一目了然
这11家企业覆盖从材料到运营的全产业链,每一家都有“别人做不了”的硬实力,按赛道可分为四大梯队:
(一)材料端“卡脖子”龙头(3家)
1. 西部超导:国内唯一能量产核聚变低温超导线材的企业,其Nb3Sn超导线直接供应ITER项目磁约束系统,打破国外垄断。2024年研发费用率超15%,新开发的线材适配HL-4装置需求,随着全球聚变装置扩建,订单弹性极大。
2. 安泰科技:全球聚变装置涉钨部件绝对霸主,市占率超八成,为ITER供应的钨铜偏滤器能承受高温粒子轰击,技术与良率都是国际顶尖。作为央企背景企业,深度绑定国家级项目,HL-4装置的高耐辐照部件订单已基本锁定。
3. 中洲特材:ITER认证的全球仅两家特殊金属材料商之一,为核聚变装置提供核心耐热合金,技术门槛极高。随着包层模块需求放量,公司特种材料业务增速已连续三个季度超50%。
(二)核心部件“不可替代”龙头(4家)
4. 联创光电:高温超导磁体全球龙头,完成国际首根百米级大电流超导缆线研制,中标中核集团重大项目,技术路线与HL-4装置完美契合。2024年超导业务营收增长45%,未来有望主导全球聚变堆磁体市场。
5. 国光电气:ITER偏滤器关键部件唯一批量供应商,产品抗中子辐照性能超国际标准,自主研发的兆瓦级微波加热系统已进入下一代堆型研发。目前核聚变业务占比达20%,订单随装置建设持续增长。
6. 合锻智能:全球少数能制造聚变堆真空室的企业,攻克大型复杂曲面成形难题,2024年已签订2亿元核聚变订单,占营收12%。BEST装置真空室制造需求将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7. 旭光电子:核聚变真空器件隐形冠军,其电真空技术是维持装置超高真空环境的关键,已供应EAST、环流三号等国内装置。随着真空系统需求激增,公司相关业务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
(三)设备集成“全能型”龙头(2家)
8. 上海电气:国内唯一具备核聚变装置整体集成能力的企业,为ITER提供超导磁体支撑结构、馈线系统等核心装备,2024年核聚变订单同比翻倍。HL-4装置系统集成订单大概率落入其手,成长确定性极强。
9. 东方电气:磁约束与惯性约束双路线布局的全能选手,为ITER供应脉冲发电机组,自主研发的聚变堆包层模块达国际先进水平。2024年研发投入超30亿元,其中四分之一投向核聚变,多路线布局分散风险又能捕捉机会。
(四)运营端“国家队”龙头(2家)
10. 中国核电:核聚变商业化运营的核心玩家,参与CFETR等国家级项目,是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重要关联方,将深度参与HL-4后续运营。2024年净利润超90亿元,传统核电业务为聚变投入提供稳定现金流。
11. 中核科技:核级阀门绝对龙头,产品90%适配主流堆型,是聚变装置的“安全卫士”,已通过ITER项目严苛验证。随着装置建设进入密集期,阀门需求将持续放量,业绩增长具备高确定性。
三、关键提醒:把握机会的3个“避坑”要点
看到“利润增长918%”别盲目冲,核聚变赛道虽好,但也有不少陷阱,这三点必须牢记:
1. 分清“短期概念”和“长期兑现”
部分企业只是“沾边”核聚变,实际业务占比不足1%(如永鼎股份超导业务营收占比不到1%),短期暴涨多是情绪炒作。优先选已落地订单的企业,比如合锻智能(2亿元订单)、国光电气(业务占比20%),这类企业能真正享受行业红利。
2. 盯紧“技术路线”适配性
核聚变有磁约束和惯性约束两条路线,HL-4、BEST等主流装置更倾向磁约束+高温超导路线。像联创光电(高温超导磁体)、西部超导(低温超导线材)这类技术适配性强的企业,确定性远高于路线模糊的公司。
3. 警惕“短期业绩波动”
当前多数企业核聚变业务仍在放量初期,短期业绩可能受传统业务拖累,比如西部超导2023年净利润下滑30%。投资这类企业要看“长期逻辑”:是否有技术壁垒、是否绑定国家级项目、订单增速是否持续,短期业绩波动反而可能是布局机会。
结语:能源革命的“黄金票”,藏在“唯一性”里
核聚变不是“遥远的梦想”,2030年并网发电的目标已越来越清晰,而这11家“唯一性”龙头,就是这场能源革命的核心受益者。所谓“利润增长918%”,不是指所有企业都能达到这个增速,而是指赛道中具备技术垄断性、订单爆发性的龙头,有望实现的业绩弹性。
对投资者来说,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题材炒作,而是提前布局“终极能源”产业链的机会。与其追涨杀跌炒热点,不如静下心来研究这些企业的“唯一性”优势——是材料垄断?还是部件不可替代?或是集成能力独家?想明白这些,才能真正抓住能穿越周期的“黄金票”。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