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1号周六晚上,刷着财经数据就收到好几个股友的消息,大多是慌慌张张的:“上周五沪指跌了0.94%,收在3897.03点,下周13号到17号这五天,不会直接跌穿3880吧?手里的票要不要先割了?”其实真不用这么慌,把最近的盘面细节、资金动向和三季报节奏拆开
10月11号周六晚上,刷着财经数据就收到好几个股友的消息,大多是慌慌张张的:“上周五沪指跌了0.94%,收在3897.03点,下周13号到17号这五天,不会直接跌穿3880吧?手里的票要不要先割了?”其实真不用这么慌,把最近的盘面细节、资金动向和三季报节奏拆开来揉碎了看,答案就藏在里面。今天咱们用大白话捋清楚,不管你是满仓还是空仓,看懂了都能少走弯路。
先把最近的盘面情况说透,这是判断下周走势的基础,每个细节都跟接下来的行情直接相关。刚过去的10月8号到10号这三个交易日,沪指走得确实有点“磨人”:10月8号开盘冲高到3936.57点,接着就因为获利盘兑现开始回落;10月9号震荡整理,没什么明显方向;10月10号直接低开低走,最低探到3880.21点,最后勉强收在3897.03点,全市场成交量也比前几天缩了不少,只有8600多亿。这种“冲高回落+缩量调整”的走势,核心原因就两个:一是3900点上方套牢盘不少,很多人之前在这位置套住,一解套就赶紧卖,抛压自然大;二是前期领涨的科技板块有点“掉链子”,半导体、AI这些方向开始回调,市场没了明确的“领头羊”,资金找不到合力,盘面就稳不住。
不过有个信号得留意,虽然指数在跌,但资金没彻底离场,反而在往有业绩预期的地方挪。10月10号那天,主力资金净流出的幅度比9号收窄了近30%,而且中游制造和消费板块明显有资金进场——做电力设备的企业,当天资金净流入超12亿;白酒板块也有8亿左右的资金在抄底。这说明资金不是在“出逃”,而是在从前期炒高的题材股里退出来,往业绩稳、估值低的板块挪,这种“调仓不逃场”的状态,其实给下周的盘面留了缓冲,不会出现那种一路砸到底的极端情况。
再看三季报的节奏,这可是下周最大的“变量”。从10月9号开始,已经有26家公司提前披露了三季报预告,其中18家预增,而且大多集中在芯片、通信、高端制造这些领域。比如有家做半导体材料的公司,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涨了120%到150%,直接带动当天半导体板块逆势飘红;还有家电力设备企业,因为新能源订单排到明年一季度,预增幅度也超80%。接下来10月13号到17号,会有更多公司发三季报,尤其是10月15号前后,主板的权重股会密集披露业绩。A股向来是“业绩说了算”,如果这波三季报里超预期的公司多,尤其是金融、消费这些权重股业绩亮眼,就能给沪指托底,甚至带动指数往上冲;但如果有不少公司“爆雷”,那盘面可能会再震一震。不过从目前披露的情况看,超预期的占比不低,这算是个好信号。
然后是沪指自身的技术面支撑,这是大家心里的“定心丸”。从K线图上看,最近沪指一直在3880点到3930点之间震荡,3880点这个位置已经被测试过三次了:10月8号跌到3885点弹回来,10月10号探到3880点又拉起来,说明这个点位有不少资金在“抄底”,是短期的强支撑。而且从均线来看,60日均线刚好在3870点附近,这个均线之前多次托住指数,算是中期的“安全线”。简单说,技术面给下周的走势画了个“框”:往下,3870点到3880点有强支撑,很难跌穿;往上,3920点到3930点有压力,得有足够的成交量才能突破。这种“上下有界”的格局,决定了下周沪指大概率是震荡,不会走极端。
最后得提提外围市场的影响,毕竟现在A股跟全球市场联动越来越强。10月12号周日那天,美股走得挺稳,道指涨了0.58%,标普500涨了0.32%,尤其是金融股和科技股表现亮眼——摩根大通因为净利息收入超预期,股价创了历史新高;苹果也因为新品预售火爆,涨了1.2%。就连之前跌得厉害的中概股,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也连续两天反弹,阿里巴巴、腾讯ADR都涨了2%以上。不过港股因为重阳节休市,10月8号到10号跌了6.53%,10月13号周一港股开盘后,要是能补涨,就能给A股情绪提气;但要是继续跌,可能会对沪指早盘有短期影响。不过总体来看,外围没有极端利空,不会给A股拖太大后腿。
把这些因素串起来就清楚了:资金在调仓找业绩,三季报有不少好消息,技术面有支撑,外围也没爆雷——所以下周10月13号到17号的沪指,大概率不会跌穿3870点,更可能是“震荡磨底后慢慢往上试”的走势,具体可以拆成几天来看。
10月13号周一,估计会先“稳一稳”。早上可能会受港股开盘的影响,有个小幅低开,但往下探到3880点附近时,肯定会有资金进场抄底,毕竟这个支撑位已经被验证过好几次了。而且周一早上会有几家制造业权重股披露三季报,如果业绩超预期,说不定能直接带动指数反弹,收个小阳线的概率不小。简单说,周一不用慌,重点看3880点能不能守住,守住了,这周的基调就定下来了。
10月14号到15号这两天,会是“业绩主导的震荡”。这两天会有大量公司发三季报,尤其是主板的消费、金融权重股——白酒企业的业绩能不能超预期,银行的净息差有没有改善,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沪指的走势。如果业绩好的公司多,资金就会慢慢形成合力,指数可能会往3920点冲一冲;但如果有几家权重股业绩不及预期,也会拖累盘面,在3890点到3910点之间晃。不过不管怎么震,只要不跌破3880点,就还是磨底的格局,不用瞎割肉。
10月16号到17号这两天,大概率会“试着冲一冲”。等前面几天的业绩披露得差不多了,市场情绪会慢慢稳定下来,要是超预期的公司多,资金就会更敢动手,试着往3920点、甚至3930点冲一冲。而且10月17号周五,往往有“周末效应”,资金不会太激进,但如果前几天铺垫得好,周五收个中阳线,给下周留个好势头也有可能。不过要注意,要是冲3930点时成交量跟不上,比如还是8000多亿的量能,可能会再回落,毕竟这个点位套牢盘不少,得有万亿级别的成交量才能真的突破。
接下来聊点实在的,知道了走势,更要知道下周该怎么应对——这才是跟大家最相关的,毕竟看对走势不算赢,做好操作才靠谱。
首先,别盯着指数瞎折腾,重点看手里的票有没有“业绩硬逻辑”。现在市场早就不是“普涨普跌”的时代了,指数震的时候,有三季报支撑的票往往跌不动,甚至能逆势涨;那些没业绩、纯靠概念炒起来的,反而会跌得厉害。比如你手里的票是做新能源设备的,三季报预增50%以上,那就算指数跌,它也很难大跌;但如果手里的票是蹭热点涨起来的,业绩没动静,那最好趁反弹减点仓,避免踩雷。记住,现在的市场,业绩是“护身符”,没这个,迟早要挨跌。
其次,别在震荡的时候“追涨杀跌”。下周肯定会有板块轮动,比如今天科技涨明天消费涨,很多人看着别人的票涨了,就忍不住卖掉自己的票去追,结果追进去就跌,卖出去就涨,来回被割。其实真没必要,磨底阶段的轮动很快,追涨很容易踩坑。不如沉下心来,看看自己手里的票,业绩没问题、估值也不高,就拿着别动;要是业绩不行,就趁反弹慢慢换,换成有三季报支撑的板块,比如中游制造、低估值消费,这样更稳。
最后,控制好仓位,别满仓也别空仓。如果现在仓位已经8成以上,手里还有没业绩的票,下周可以趁反弹减到6成左右,留部分资金应对可能的震荡;如果仓位只有3成以下,手里的票都是业绩稳的,可以在跌到3880点附近时,补个1-2成仓,不用一下子满仓。磨底阶段,仓位控制好了,心里才不慌,就算指数跌,也有资金可以补;就算指数涨,也有票能赚钱。
其实说来说去,下周的核心就是“看业绩、守支撑、控仓位”。不用被短期的涨跌吓住,现在的沪指,往下有3870点的强支撑,往上有三季报的业绩托底,根本没什么大跌的风险,更多是磨底的过程。磨底虽然熬人,但也是筛选优质标的的好时候——那些能在震荡中稳住、甚至逆势涨的票,往往是接下来的潜力股;而那些跟着指数跌、业绩又不行的票,早晚会被市场淘汰。
你手里的票这周跌了多少?有没有三季报的支撑?下周打算补仓还是减仓?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情况,大家一起交流交流思路,少踩点坑。我是上上签,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