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文明绵延五千载,家文化始终是一条贯穿古今的精神纽带,紧密连接着个体与家族、家庭与国家。当我们思考一个家庭的未来,所追求的远不止物质的积累与地位的显赫,更在于那些深植于文化根脉中的精神传承——家风、家训与家教。它们是一个家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是长辈馈赠予后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载,家文化始终是一条贯穿古今的精神纽带,紧密连接着个体与家族、家庭与国家。当我们思考一个家庭的未来,所追求的远不止物质的积累与地位的显赫,更在于那些深植于文化根脉中的精神传承——家风、家训与家教。它们是一个家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是长辈馈赠予后代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们如星河中的灯塔,穿越时光,照亮一代又一代人前行的道路。
回望历史,中国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早在春秋时期,孔子便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倡导“讲信修睦”的理想伦理;老子以“道法自然”启发世人追求天人合一;孟子弘扬“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这些思想如春雨般润物无声,逐步融入中国家庭的伦理建构,为家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身体力行铸就了灿烂的家风典范。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顾炎武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倡导“天下为公”,直至中国共产党将“为人民服务”确立为根本宗旨——这一切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主线。这种家国一体的伦理追求,既关乎个人立德立身,更牵系家族延续、社会和谐与国家命运。
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是一种融入血脉的气质与风骨;家训,是成文或口传的行为规范,明确价值导向;家教,则是渗透日常的实践与传递方式。三者互为支撑,共同构筑一个家庭的文化身份,深刻影响子女的成长轨迹与价值认同。古人强调“蒙以养正”,注重“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在潜移默化之间完成品格的塑造与行为的端正。
家训并非名门望族的专属。即便寻常人家未有成文之规,也常借言传身教,将勤俭、诚信、仁爱、和睦等美德代代相传。包拯诫子清廉,诸葛亮教子静以修身、淡泊明志,司马光以《家范》系统阐述治家之道,林则徐以“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警示后人重德轻财——这些跨越时空的家训智慧,至今仍闪烁着感人至深的光芒。
家风亦非一成不变。它随时代演进不断吸收新的精神元素,进而丰富与发展。从传统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之辨,再到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伦理观念持续融入家风涵育之中。近现代以来,中国家风更在传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汇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形成平等、民主、科学的新型家庭伦理。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代家庭教育正面临诸多挑战:溺爱娇惯、重智轻德、亲子疏离、期望过高、家庭结构变迁、教育方法缺失等问题,均影响着良好家风的传承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重建良好家风,需倡导理性之爱,坚持以德为先,推动亲子共育,讲求因材施教,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树立良好家风,既需要权威引导,也需要榜样带动。古时宗族以族规家约凝聚共识,今日我们更应通过平等协商,形成家庭成员认同并自觉遵守的价值准则。一家之风,虽微虽小,却是社会风气的基石。正如《大学》所言:“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不仅决定一个家庭的未来,更直接关乎社会文明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当前,我们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其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良好的家风,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层支撑,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重要保障。
太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家风家教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基础作用。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关工委积极发挥“五老”优势,持续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与家风传播活动,助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
基于上述背景与思考,在关工委的组织推动下,我们编撰了《品家训、传家风》一书。本书既是关工委在家风建设领域的一次深入探索,也是对新时代家庭教育需求的积极回应。我们期盼通过系统梳理中华家训精华,为广大青少年家庭提供有益借鉴,营造注重家风、传承家训的社会氛围。
全书以人物为经、以家训为纬,精选自春秋至近现代118位杰出历史人物,系统梳理其家训精髓与家风传承实践。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礼教启蒙,到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勇气;从祁奚“举贤任能”的公义精神,到张骞“立功异域”的开拓胸襟;从王翦“忠勇谨慎”的将门之风,到冯奉世“刚烈清正”的家族气节……每一位人物皆以其言行树立家风典范,每一则家训皆凝聚着治家处世的智慧。
我们不仅梳理家训文本,更注重展现家风的实践与延续。通过家族传承的真实案例,读者将看到家训如何在一代代人的生活中生根发芽,如何影响个人品格的塑造、家族命运的走向,乃至国家文化的兴衰。全书涵盖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将领、科学家等各类人物,贯通春秋至清末民初的历史脉络,体现出中国家风文化的丰富性与延续性。
这不仅是一本知识之书,更是一本带着温度的实践指南。最好的教育,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它藏在一餐一饭的规矩中,藏在待人接物的细节中,藏在父母以身作则的日常中。我们希望,每一位读者——无论身为父母、子女,还是即将建立家庭——都能从此书中找到共鸣、获得启发,甚至动笔书写属于自己家族的独特家风故事。
家风正,则子孙正;源头清,则国运兴。一家之风,汇成社会之气;万家之梦,托举民族未来。愿这本书成为您家中的“无声之师”,陪伴您的家庭传承美好、涵养德性、点亮那盏烛照未来的心灯。
来源:双塔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