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五联共建”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0 01:02 1

摘要:“以前办培训,最难的是‘调众口’,我们想的和群众要的,总对不上弦。”陇县温水镇坪头村的党支部书记曹文虎曾为这类事没少犯难。而如今,在他身后的香菇产业园里,县工信局电商办的党员骨干正被村民们团团围住,“农产品宣传视频怎么拍?”“开口怎么讲?”一个个问题抛来,曾经

“以前办培训,最难的是‘调众口’,我们想的和群众要的,总对不上弦。”陇县温水镇坪头村的党支部书记曹文虎曾为这类事没少犯难。而如今,在他身后的香菇产业园里,县工信局电商办的党员骨干正被村民们团团围住,“农产品宣传视频怎么拍?”“开口怎么讲?”一个个问题抛来,曾经的“隔阂感”荡然无存。

这场从“犯难”到“火热”的转变,源于陇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探索创新。去年以来,陇县在调研中敏锐地察觉到三大痛点:部分农村党组织“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各部门资源像“撒胡椒面”,分散无力;机关与乡村常是松散结合,协同效率低下。

痛点,就是改革的起点。陇县没有选择“打补丁”,而是决心“动结构”,创新推出以机关和农村党组织“支部联建、人才联育、产业联推、资源联享、治理联抓”为核心的“五联共建”机制,旨在推动资源融合、力量下沉、发展提质,为乡村振兴打造一个全要素、系统化的赋能平台。

联,不是简单的“手拉手”,而是深度的“化学反应”。其创新之处在于一套精准的“组合拳”:“清单式”对接,破解“供需错位”。机制推行伊始,不是机关“送”什么,而是乡村“要”什么。双方党组织共同梳理出“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将双方需求与资源精准有效对接,累计确定50个诸如奶山羊羊床改造提升、苹果防冻等“小而精”的项目,直击发展堵点。“组团式”服务,打破“部门壁垒”。陇县整合司法、农技、民政、人社等多个部门精锐力量,创新开展送法律、送文化、送技术、送温暖“四送”活动,将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陇县还组织机关党员技术骨干组建了“山羊卫士”“香菇管家”“苹果保姆”三支特色产业服务队进村入户讲政策、送技术,解决了190多项生产难题。“双向式”锻炼,激活“人才活水”。一方面,选派182名机关干部到村担任驻村干部,带去新理念、新资源;另一方面,依托部门资源为乡村定制奶山羊养殖、电商直播等培训班,将课堂开到田间地头。这种“上来锻炼、下去服务”的模式,已联育出120名高素质农民和58名农村电商带头人。

为确保共建不流于形式,陇县还设计了一套“需求征集-项目发布-资源对接-成效评估”的闭环管理机制。机关干部通过“驻村日”常态下沉,村民通过“民意墙”反映诉求,联建党组织通过议事会等途径共解难题、共商对策,联建成效则由群众满意度测评来进行评估。

一套“五联”组合拳,打出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全县24个村党组织实现“晋位升级”,18个村的集体经济收益突破50万元大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成为这套机制最有力的注脚。

从“各自为战”到“握指成拳”,陇县用“五联共建”这把钥匙,解锁的不仅是乡村发展的瓶颈,更是基层治理效能与干群关系的“双提升”,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资源瓶颈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方案和实践路径。(戚东辉)

来源:西北信息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