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午五点一到,整个CBD像被拔了电源,连咖啡机都比你下班积极——我刚把电脑塞进包,电梯里已经挤满穿运动鞋的西装人。
下午五点一到,整个CBD像被拔了电源,连咖啡机都比你下班积极——我刚把电脑塞进包,电梯里已经挤满穿运动鞋的西装人。
可就在我以为全城一起躺平的时候,UberEats给我推送:配送费涨两块,等餐九十分钟。
好家伙,原来躺的是肉身,饿的是钱包。
澳洲人把下班铃当发令枪,跑向沙滩、啤酒、小孩校球赛,老板要是敢留人,员工敢当面关机。
统计局新鲜数字摆那儿:全职每周只干34.3小时,创历史最低。
墨尔本大学说八成公司签了“灵活宪章”,四天工作制随便选,悉尼科技圈更野,周三周五直接失踪,办公室只剩保洁阿姨开音响蹦迪。
可别以为他们真“懒”。
Coles和Wooly周四到周六故意开到午夜,货架补得比白天还满,只是看店的全是学生兼职,本地人早回家泡脚。
外卖单量一年飙47%,骑手却不够,平台干脆加价“拍卖”饥饿,高峰期等餐一个半小时,饿过头干脆睡觉,第二天早饭一起解决。
政府砸1200万搞周末集市、街头表演,想拉人气,结果八成五人流是游客,本地脸孔不到三成——大家宁可开车去海边,也不陪市政府玩“夜间经济”。
最难受的是新移民。
多元文化委员会调查,十个里有六个半吐槽“节奏断片”,亚裔平均熬2.3年才习惯。
我们习惯把24小时切成碎片继续卷,澳洲人直接切走52%去生活,只留48%给工作。
Z世代更绝,Quiet Quitting比父辈高28个百分点,到点就走连借口都懒得编:一句“my time”就消失。
打不过就混搭。
我身边越来越多技术移民玩“双模”:周一到周四按母国节奏开视频会议,键盘敲到飞起,周五下午一键关机,周末学本地人拖家带口去露营,帐篷支得比谁都专业。
麦考瑞大学说,这种“混血作息”已俘虏27%技术移民,既保住饭碗,又拿到阳光。
所以,别急着嘲笑澳洲五点空城,人家只是把“活着”写进KPI。
至于外卖贵、店铺早关,那是他们为“下班自由”付的小费。
想留在这儿,要么学会关机,要么学会挨饿——城市不会为你加班,但海浪永远按时上班。
来源:阿宏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