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烟气治理的“单项冠军”到零碳技术的“前瞻布局”,从企业培育的“生态闭环”到全国市场的“技术输出”,盐城环保科技城正以“有目标、有抓手、有团队、有要素、有环境、有声势、有合力”的“七有”路径,推动园区二次创业,为全国环保园区转型升级解锁新范式。
近日,国家工信部公布2025年度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盐城环保科技城烟气处理环保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成为全国唯一获此认定的烟气处理类集群。
从烟气治理的“单项冠军”到零碳技术的“前瞻布局”,从企业培育的“生态闭环”到全国市场的“技术输出”,盐城环保科技城正以“有目标、有抓手、有团队、有要素、有环境、有声势、有合力”的“七有”路径,推动园区二次创业,为全国环保园区转型升级解锁新范式。
集群攻坚与产业升级锻造烟气治理“国家队”
“二次创业不能再走‘大而全’的老路,必须把差异化优势做透。”盐城环保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集群破局的关键。作为全国唯一以“环保”冠名的省级高新区,盐城环保科技城深知烟气处理是自身的“王牌领域”,果断将其定为二次创业的核心抓手,全力攻坚细分赛道。
此次烟气处理环保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并非偶然。目前,盐城环保科技城已集聚龙净科杰、中创清源等20余家烟气治理龙头企业,建成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近三年牵头制定16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破解高浓度VOCs治理、火电超低排放改造等12项行业难题,年服务全国超半数火电企业。这些硬核实力,让“中国烟气治理之都”招牌愈发锃亮。
“‘国家队’不是终点,而是更高目标的起点。”对照“七有”中“有目标”要求,盐城环保科技城正整合政策、资金等要素,推动烟气处理装备向“智能+高端+模块化”转型,朝着“全国烟气治理第一城”目标稳步迈进,为二次创业筑牢更坚实的产业“压舱石”。
平台赋能与技术引领构建创新生态闭环
二次创业的活力,源于市场主体的蓬勃生长。如何让环保企业从“幼苗”长成“大树”?盐城环保科技城给出了答案。
近日,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除尘系统智能协同优化项目”入选江苏省前沿技术应用场景示范名单,背后推手正是园区的盐城环保产业创新中心。作为江苏首批标杆孵化器,盐城环保产业创新中心不仅提供办公空间,更整合技术研发、政策申报、市场对接等资源,践行“标杆平台育标杆企业”的理念,逐步形成“培育-成长-反哺”的良性闭环。培育出环保领域潜在独角兽企业昆仑互联,8家企业入选2025年度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数量居全省同类园区前列。“累计培育创新企业56家,带动就业超2000人。”盐城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卫旺表示,这些企业让盐城环保科技城“有声势”的发展态势持续升温,成为二次创业的“鲜活力量”。
从“跟跑”到“领跑”,关键在于掌握行业话语权。盐城环保科技城以“技术攻坚+标准制定”双轮驱动,朝着“行业引领者”的目标迈进,这正是“七有”中“有目标”“有团队”的深度落地。
由固体废物治理研究中心参与编制的《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等3项团体标准通过审查,填补了我国固废处理细分场景碳核算的标准空白。“以前是跟着标准走,现在能参与制定标准,这是二次创业质的飞跃。”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区域废物管理室主任董庆银坦言,专业研发团队正是技术突破的“核心引擎”。
技术落地同样亮眼。盐城环保科技城构建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数智控碳到末端固碳的全流程体系,实现日均固碳500吨,成为华东首个规模化固碳工业园区。更前瞻性布局“下一代零碳技术”,依托清华大学研发中心申报并入选的“江苏省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零碳负碳)”,成为全省零碳负碳领域仅有两家专业型未来产业研究院之一。当大多数园区还在攻坚现有技术时,盐城环保科技城已为二次创业储备了长远的竞争力。
全国辐射与模式创新输出“盐城经验”
盐城环保科技城通过协同创新与资源整合,成功打破传统创新“孤岛困境”,形成以“团队培育、技术突破、全国辐射”为核心的“盐城经验”。这一模式不仅推动本地环保产业转型升级,更通过技术输出和模式创新,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可复制范本。
盐城环保科技城以“长线培育”锻造专业“团队”,主动链接高校、企业、协会资源,让分散力量形成“深度合力”。东北大学研发机构的突破便是典型例证。在历经8年时间的“卡脖子”技术攻坚,今年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团队依托盐城环保科技城研发中心,打破学科壁垒,将钢铁轧制技术跨界迁移至材料领域,研发的纳米粉末实现吨级供货华为,并孵化出江苏东工新材料研究院,加快推动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园区内16家研发机构累计新增发明专利237项,孵化2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项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双高协同”试点与高校联合攻关,盐城环保科技城彻底打通“科研-产业-市场”通道,形成“有团队、有要素、有合力”的创新生态。
在“双碳”战略引领下,盐城环保科技城组建节能环保产业工作专班,创新“链长+链主”工作推进机制,推动20余家链主企业开展“技术西进”行动。在辽宁阜新,兰丰环境以固废技术破解老工业基地转型难题;在鄂尔多斯,中创清源超低排放技术签约3家能源企业;在长江经济带,南大华兴为11个园区定制治理方案,70%签约项目为综合解决方案……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合作,标志着技术输出从“单一产品”向“系统服务”跃升。
如今,这条清晰的“七有”路径,不仅是盐城环保科技城二次创业的解题密码,更是其为全国环保产业转型升级贡献的“盐城答案”。展望前路,在“灯光中的环科城、车轮上的环科城、工地上的环科城”三大攻坚精神支撑下,盐城环保科技城将继续以“七有”为笔,以绿色低碳为墨,在环保事业宏伟蓝图上,挥毫书写协同创新崭新篇章。
来源:射阳市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