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宗二祖与龙门大佛 纪念善导大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08:16 1

摘要:“弥陀化身,殆非虚传。莲宗二祖,万代景仰。”善导大师位列我国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上接古印度龙树、天亲和中国昙鸾、道绰的思想,下启中国净土宗历代祖师的立场和净土实践之先河。

莲宗二祖与龙门大佛 纪念善导大师

东林寺文宣部 江西庐山东林寺

2024年04月22日 07:01 江西

“弥陀化身,殆非虚传。莲宗二祖,万代景仰。”善导大师位列我国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上接古印度龙树、天亲和中国昙鸾、道绰的思想,下启中国净土宗历代祖师的立场和净土实践之先河。

善导大师始终站在净土宗的本位(即阿弥陀佛本愿立场)来诠释净土思想,指导念佛实践,其“五部九卷”,尤其一部《观经四帖疏》是探讨导祖思想渊源的主要典籍。大师不仅在佛学理论与实践上造诣很高,还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壁画、造像专家,负责督造洛阳龙门石窟,为后世留下了这一佛教艺术杰作。

莲宗二祖善导大师传略

善导大师,字净业。生于隋炀帝大业九年。十岁时,于密州投明胜法师出家,《维摩》等初习三论宗,继诵《法华》、经。将受具,自维教门非一,若不契机,功即徒设。及依妙开律师受具戒已,一日入大藏默祝,信手探得一经,乃《观无量寿佛经》也。乃曰:“何当托质莲台,栖神净土。”乃潜心此经。慨然曰: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观门,速超生死,合得之矣。自此常修十六观门,思惟西方胜境。

又慕远公芳躅,特往庐山瞻礼遗范,身心豁然,乃隐于终南悟真寺,不数年,

观想深妙,定中备见宝阁、瑶池、金座,宛住目前,不觉涕泗交流,举身投地。既获胜定,乃历访名德,随方利物。

贞观年间,闻道绰禅师于并州开阐净土法门,立九品道场。师不远千里,往问津要。绰禅师授与《无量寿经》,披卷详览,比来所睹,宛然如在,因即发定,七日不起。

师一生精苦勤笃,每入堂,则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虽时值寒冰,亦须流汗。出则为人演说净土法门,三十余年,无别寝处,不暂睡卧,除洗浴外,不曾脱衣。著有劝化径路修行颂曰:

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假饶金玉满堂,

难免衰残老病;

任汝千般快乐,

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

但念阿弥陀佛。

善导大师所化僧尼道俗,临终得往生瑞相,及现生得念佛三昧者,不可称计。大师于所住之寺院中,画净土变相,忽催令速成就。或问其故?则曰:吾将往生,可住三两夕而已。忽示微疾,掩室怡然长逝。春秋六十九。身体柔软,容光如常异香音乐,久而方歇。时唐高宗永隆二年三月十四日。高宗以师念佛,口出光明,因赐额为光明寺,故后世称师日光明和尚。

大师与龙门石窟的殊胜缘分

古代洛阳是夏、商、北魏、隋、唐等13个朝代的建都之地,地居“天下之中”经济高度发达,水陆交通便利。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起点,随着丝绸之路的繁盛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进,龙门石窟这个位于古都洛阳的佛教文化圣地,吸引着十方游客、信众前来游历参学。

凡是到过洛阳龙门石窟的人,都会被大卢舍那像龛的博大壮美所震撼。大卢舍那像龛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仍然神态庄严又不失慈祥。大卢舍那像龛的开凿无论是在唐代还是在如今,都是一项浩大工程。而这项工程的监造者是谁?他就是唐代高僧、莲宗二祖善导大师。

善导大师不仅在佛学上造诣很高,还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佛教壁画、造像专家。672年,年届60的善导大师受唐高宗诏请,任为检校僧(主要负责营造工程的技术指导),负责督造洛阳龙门石窟大卢舍那像龛。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计划。在开窟造像时,设计者依山就势,计划在龙门西山南部半山腰的露天崖壁上雕造佛像。在善导大师的带领下,经过紧锣密鼓的施工,工匠师们开凿出一个南北宽约36米、东西进深40多米的佛龛,这是龙门石窟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为宏伟的佛龛,具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浩然大气。大卢舍那像龛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

龙门造像的艺术特色

龙门石窟九尊精美的佛像依崖雕凿而成,一字铺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整个佛像布局严谨,协调匀称,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视觉艺术的远近法,与主像相互呼应,浑然一体,整个经营布局与视觉效果运用甚为奇妙,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1. 主佛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大佛至高至尊居中而坐,通高17.14米,其中仅头高就有4米,耳长也近2米,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

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艺术殿堂中最闪耀的一颗明珠。它恢宏气派,因为它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一尊佛像;它庄严肃穆,因为它“光明遍照”令人可敬可畏;它睿智和谐,因为它拥有最迷人的微笑,似向人间芸芸众生传达着慈祥与和悦,令人心灵颤动。卢舍那大佛的雕刻以丰富的创造力,高超的技艺和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使其雕刻惟妙惟肖向世人散发着洞察一切的智慧光芒。

2.迦叶、阿难造像

卢舍那大佛两侧分别为侍立的迦叶、阿难,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迦叶,释迦牟尼大弟子,肃穆持重,是一位苦行僧。阿难,随释迦牟尼宣教25年,温顺虔诚,被称为“多闻第一”。

3.文殊、普贤造像

两侧的 文殊、普贤二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璎珞,服饰上一反卢舍那大佛简洁的雕刻手法,精雕细琢,突出二菩萨雍容华贵、端庄矜持的气质。

4.力士、天王造像

二力士与二天王造像,雕刻动感十足,威武雄壮,使人感到一种古代勇士刚直威严、勇猛逼人的性格。

龙门石窟这组雕像,刚柔相济,气势磅礴,最大限度地张扬着佛教精神,显示出唐代皇家石窟的恢宏气派。其凿造规模、艺术设计,以及雕刻形象的塑造,反映着我国古代匠师们精湛的石雕技艺,是盛唐强大国力的具体体现,代表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不仅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已被广泛认为是世界石刻艺术的一大杰作。

来源:念佛思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