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文:邵伯埭有来鹤寺,与佑圣观为邻。嘉靖癸巳,有鹳营巢其间,各二雏。佑圣之鹳,为弋者所毙,其雏嗷嗷,日待哺于来鹤之鹳。鹳字均己子,候其羽成,飞鸣相逐,依依不舍,一时诧为异事。
来鹤寺鹳(《警心录》)
原文:邵伯埭有来鹤寺,与佑圣观为邻。嘉靖癸巳,有鹳营巢其间,各二雏。佑圣之鹳,为弋者所毙,其雏嗷嗷,日待哺于来鹤之鹳。鹳字均己子,候其羽成,飞鸣相逐,依依不舍,一时诧为异事。
李斯义曰:汉第五伦,谓兄子与己子,有寐与不寐之分,言不能无私也,邻又有间矣。均之一字,不意得之羽类。
诗曰:哺雏如母悯牙牙,故侣同栖历岁华。身在东家夜常起,婆心一半在西家。
白话:来鹤寺鹳(《警心录》)
邵伯埭有一座来鹤寺,与佑圣观为邻。明朝嘉靖癸巳年,有两只雌鹳在这里分别筑巢,各自喂养着两只雏鸟。佑圣观的那只鹳被人射死,它的两只雏鸟在巢中嗷嗷鸣叫,每天都靠来鹤寺的鹳来喂它们。来鹤寺的鹳对待它们就像自己的幼鸟一样。等它们羽毛长成,就要飞走时,雌鹳在后面飞鸣追逐,依依不舍。当时听说这件事的人,都觉得很不寻常。
李斯义点评说:第五伦是东汉时期的大臣,为官奉公守法,襟怀坦荡。曾经有人问他有没有私心,他回答说:“我哥哥的孩子得病,我一个夜里要去探望十次,但回来就能睡着。我自己的孩子有病,虽然不用去探视,但整个晚上也睡不着。”表示自己在对待哥哥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的态度上,还不能完全没有私心。何况是邻居的关系,就更疏远了。与自己的子女同等对待,想不到鸟类却能做到。
诗曰:
哺雏如母悯牙牙,故侣同栖历岁华。身在东家夜常起,婆心一半在西家。
·鹊替哺(《圣师录》)
原文:大慈山之阳,有拱木,上有二鹊,各巢而生子。其母一为鸷鸟所搏,二子失母,啁啾不已。其一方哺子,见而怜之,赴而救之,即衔至一处哺之,不异其子。
诗曰:昨同樾荫恸离俦,衔子巢中抚字周。底事风人诗未及,均平心但美鸤鸠。
白话:鹊替哺(《圣师录》)
大慈山的南面有一棵大树,树上有两只雌鹊,各自筑巢生子。其中一只雌鹊被凶猛的大鸟所害,两只幼鸟失去母亲,啁啾鸣叫不停。另一只正在喂养自己的幼鸟,听见叫声心生怜悯,赶紧飞过去救护,把它们都衔到自己的巢中喂养,就像自己的幼鸟一样。
诗曰:
昨同樾荫恸离俦,衔子巢中抚字周。底事风人诗未及,均平心但美鸤鸠。
鸟覆弃婴(《东观纪》)
原文:汉敬隐天后生时,会值扰攘,母弃之南山下。隆冬苦寒,再宿不死。外家偶过,闻啼声,怜之。因往就视,有飞鸟舒翼覆儿,以为神灵,携归养之,后为后。
诗曰:雪里啼声窜虎狼,阿娇归抱外家藏。翩翩孰庇椒房贵,莫是丹山老凤凰。
白话:鸟覆弃婴(《东观纪》)
东汉的敬隐皇后出生时,正好遇上动乱,她的母亲把她遗弃在南山下。当时正值隆冬,异常寒冷,她在野外过了两个晚上也没冻死。她的养父母偶然从这里经过,听见婴儿的哭声,觉得很可怜,就过去察看。见到有飞鸟张开翅膀为婴儿遮寒,觉得非常神奇,便把她带回去抚养,就是后来的敬隐皇后。
诗曰:
雪里啼声窜虎狼,阿娇归抱外家藏。翩翩孰庇椒房贵,莫是丹山老凤凰。
猫代乳(《圣师录》)
原文:
唐时北平王家,猫有生子同日者。其一死焉,二子欲乳咿咿,声甚惨,初不知其母死也。其一方乳己子,起而听,走而救,衔一子置于其栖,又往如之,反而乳之,若己子然。
诗曰:讶母酣眠唤不醒,咿咿索乳两伶仃。此情惨痛凭谁告,难得关心掩泪听。
白话:
猫代乳(《圣师录》)
唐朝时北平王的家中,有两只猫在同一天生崽。其中一只死了,它的两只幼崽饿的咿咿直叫,声音非常凄切,还不知道自己的母亲已死。另一只猫正在喂自己的幼崽,起身听了听,赶紧跑过去救护,衔过一只幼崽放在自己的窝里,又跑过去衔来另一只,赶紧给它们喂奶,就像对待自己的幼崽一样。
诗曰:
讶母酣眠唤不醒,咿咿索乳两伶仃。此情惨痛凭谁告,难得关心掩泪听。
来源:飛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