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犹如此选编(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01:13 1

摘要:《物犹如此》为清代翰林徐谦所著,书中将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关于动物的种种有趣的见闻辑录成编,书名“物犹如此”,意为“动物尚且如此”,乃是希望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能够更加深刻地反省自己,努力追求道德人格的完善,成为天地的良心。

物犹如此

清 徐谦

《物犹如此》为清代翰林徐谦所著,书中将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关于动物的种种有趣的见闻辑录成编,书名“物犹如此”,意为“动物尚且如此”,乃是希望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能够更加深刻地反省自己,努力追求道德人格的完善,成为天地的良心。

《物犹如此》重刊序
(此由上海道德书局刊布时作)
《物犹如此》一书,为吾邑徐太史白舫晚年所编。太史讳谦,别署鹤子,清庶吉士。性耽善籍,生平刊以行世者,约六十余种。沈文肃公,称其博大精深,集善书之大成,非过誉也。是书搜罗富,征引切,采择精,体例严。分案弁言外,各加诗笺,以宣其蕴。即所谓“借他对面菱花镜,各自澄观自谛思”,用心于觉世牖民者,重以周矣。
间尝论之,人自二五凝成以来,赋此虚灵不昧之良,莫不具有正性。及其知诱物化,本真旋失,名虽为人,实无异于禽兽。况复倒行逆施,为禽兽所不为者,又不知凡几。盖一点虚灵,被六根遮隔,摆脱不开,而正觉不现,并禽兽有不如矣。佛氏有言:“蠢动含灵,皆有佛性。”编内自“孝友”迄“通慧”,凡十四鉴,以物为鉴,较以古为鉴,尤深切。盖物得气之偏,尚知止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乎?
余夙嗜此书,喜其花样翻新,足资借镜,胜他善籍感人深。往岁友人顾沛琦补版,经余一再校对。

乙亥春,太原寒世子有志重刊

重刊邮书索序于儿子钟时,时转禀于余。余欣然起曰:“有是哉!寒世子之乐善不倦也,洵与余心同理同,志同道同,是即大善知识也。三生片石,善缘久缔,岂必谋面为相识,而未谋面为不相识耶!”记曰: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今寒世子继太史之志,而为之排印。行见麻沙广播,太史之墨渖笔花,悉化为祥云甘露,洒遍大千,挽颓风而弭浩劫,胥于是乎在。而寒世子善念之缠绵,善机之洋溢,善量之广大宏深,益无量无边矣。呜呼!世人好阅说部,曷若案头置此一书,自己朝夕熟玩而憬悟也?世人每积资财以诒子孙,曷若授此一书,令子孙熟记而憬悟也?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及早猛省,毋令物类笑人。耿耿此心,质之寒世子将毋同。
时中华民国二十有四年,岁次乙亥,花朝日,江西广丰叔荣林熙恩沐手谨撰。

注: 只因文章内容是选编,所以内容顺序穿插颠倒敬请谅解。

正文

东峰双猿(《池北偶谈》)

原文:

铁汉和尚,居金陵牛首东峰下,独坐数十年。尝畜二猿子自随,有所须,猿辄解意。与龙眠方学士坦庵拱乾善,特构一轩,方来即居之,额曰“坦轩”。和尚化去,二猿悲鸣不食死,葬于塔侧。学士题其遗像云:“两个猕猴杖一根,献花石上独称尊。怪公事事能超脱,留此赃私误子孙。”

鹤子曰:此与华林觉禅师侍者大空、小空相类,然二空不闻随师去也。

诗曰:无心鸿爪印泥中,画里双猿侍远公。一切有情都有性,可能抛性说真空?

白话:东峰双猿(《池北偶谈》)

铁汉和尚住在金陵牛首山东峰下,独自修行了几十年。他养了两只小猿陪伴自己,若有什么东西想让它们去拿,二猿都能明白他的意思。铁汉和尚与龙眠的方拱乾学士(号坦庵)很投缘,专门盖了一间房子,方学士来时便住在里面,门上的匾额题为“坦轩”。和尚圆寂后,二猿悲鸣不食而死,葬在和尚的塔边。方学士给铁汉和尚遗像题词道:“两个猕猴杖一根,献花石上独称尊。怪公事事能超脱,留此赃私误子孙。”

鹤子点评说:这件事与唐代潭州华林寺善觉禅师的两只虎侍者大空、小空很相似,但没听说大空、小空也随禅师圆寂而死去。

(注:《五灯会元》等记载,唐代观察使裴休,前来拜访华林寺善觉禅师,问道:“您有侍者吗?”禅师答道:“有一两个,只是不能见客。”裴休问:“在什么地方呢?”禅师叫道:“大空!小空!”两只老虎从寺院后面走了出来,裴休见了很害怕。禅师对两只老虎说:“现在有客人,你们回去吧。”两只老虎哮吼着离去。裴休问道:“您是怎么修行的,能使老虎驯服?”禅师沉默了一阵,然后说:“明白了吗?”裴休答道:“不明白。”禅师说:“我常念观世音菩萨。”)

诗曰:

无心鸿爪印泥中,画里双猿侍远公。一切有情都有性,可能抛性说真空?

来源:飛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