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藕汀《和鸳鸯湖棹歌·火牛劫》(徐志平注释)(八)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07:53 2

摘要:这首诗写当时嘉兴最大酒菜馆“大加利”,揭示当时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据马加泽先生《说说五芳斋》中介绍:冯昌年当时是北大街上“大加利菜馆”的老板,看到百姓喜欢吃粽子,也动起脑筋在张家弄口开了“五芳斋”粽子店。诗前两句写当时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贫家视柴米如珍宝,富家

吴藕汀《和鸳鸯湖棹歌·火牛劫》(徐志平注释)(八)

吴藕汀《棹歌》之71

贫家柴米胜珠犀,富室寻常肉与鸡。

不见新开大加利,谁知世上有饥啼。

自注:“大加利”在北大街,为禾城最大之酒菜馆。

这首诗写当时嘉兴最大酒菜馆“大加利”,揭示当时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据马加泽先生《说说五芳斋》中介绍:冯昌年当时是北大街上“大加利菜馆”的老板,看到百姓喜欢吃粽子,也动起脑筋在张家弄口开了“五芳斋”粽子店。诗前两句写当时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贫家视柴米如珍宝,富家富家视鸡肉为寻常。珠犀:珍珠犀角,形容珍贵。后两句写大加利菜馆开张。

吴藕汀《棹歌》之72

黑夜枪声碧海晴,情关男女祸殃生。

敌骑四出行封锁,比户搜查恐满城。

自注:环城东路南段,夜间枪杀日本军官一名,敌兵即行全城封锁,挨户搜查,至一星期开放。实由色情而起,自相暗杀也。

这首诗写占领嘉兴的日本人因男女色情自相争风吃醋,引发日本军官被暗杀。日本人封锁全城一星期,挨家挨户搜查,引发全城恐怖。碧海:指夜晚蓝天。李商隐《嫦娥》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比户:家家户户。

吴藕汀《棹歌》之73

片幕银光顾虑深,等闲本事尽低沈。

鹊巢鸠占重开业,每遇星期售日金。

自注:银星大戏院被日人占去,改为嘉兴电影院,继续营业。每逢星期日,开映日本影片,使用军票。

这首诗写日本人霸占嘉兴银星大戏院,改为电影院,播放日本影片,实施文化侵略。

吴藕汀《棹歌》之74

迁来亭子已多时,八咏前名人尚知。

蓦忽瓶山成秃顶,有谁谈论十三师。

自注:伪十三师师长丁锡山部,驻扎嘉兴瓶山之上,八咏亭被拆去变卖,无人敢有问讯。

这首诗揭露敌伪十三师驻扎嘉兴城中瓶山,拆去八咏亭,破坏文物。而对于这种放肆行为,由于他们借日寇之势,故无人敢问。嘉兴为平原,城内的瓶山虽小,却也成一名胜去处。山上建有八咏亭。清末嘉兴知府许瑶光确定“嘉禾八景”,写有《嘉禾八景》诗,这八景是:南湖烟雨、韭溪明月、瓶山积雪、东塔朝暾、禾墩秋稼、汉塘春桑、茶禅夕照、杉闸风帆。嘉兴另有八咏楼,建于东塔寺门前湖中,系为宋代陆蒙老作《嘉禾八咏》诗而建,陆蒙老的八咏是:子城的披云阁、苏小小墓、会景亭、羞墓、月波楼、五柳桥、金鱼池、宣公桥。

吴藕汀《棹歌》之75

千山万水恨绵绵,全赖邮筒一纸传。

颠沛流离人失散,何堪灯尽五更眠。

自注:沦陷区大后方邮政照常投递。骨肉离散,幸赖通信相问答,亦聊胜于无焉。

这首诗写抗战时邮政通讯情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抗战时,成千上万的国人骨肉离散,互相牵挂,这在许多文章及文艺作品中均有所反映。所幸邮政通信尚还照常,也使战乱中的人们有所期待。

吴藕汀《棹歌》之76

面对盐官百里塘,驱蝗赛会化檀香。

今朝难得酬神戏,乱后惟闻白苧乡。

自注:正月十三南堰皋峰庙有社戏,乱后他处所未见也。

这首诗写嘉兴南堰皋峰庙原有庙会演出社戏的习俗,此庙会是祭祀神灵以驱蝗保丰收。日寇占领嘉兴后消失,后恢复。南堰原是为了调节海盐塘(八水绕嘉兴之由海盐流向南湖的流水)水流所建。唐朝时屯田开发嘉兴平原为粮仓,当时在今七星、大桥一带有高丰屯,南堰一带有南高丰,为祈求粮食丰收,建有高丰庙。文人雅士取其谐音为“皋峰庙”。不久前有报载,嘉兴文史馆馆员、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学者陆明先生回忆,他曾问起藕老此庙建于何时,藕老回答也不清楚。诗前两句写盐官百里海塘与皋峰庙庙会焚香演戏,都是为了确保杭嘉湖平原粮食丰收。后两句写战乱后在南堰重开庙会,这在日本侵略者占领的江南难得罕见。

吴藕汀《棹歌》之77

认得流虹一古亭,当年此地取明经。

而今学子仍如旧,可有丹心照汗青?

自注:嘉兴中学设在嘉兴文庙遗址。

这首诗写当时在嘉兴文庙遗址建嘉兴中学。嘉兴文庙很大,在勤俭路、禾兴路与少年路一带,府学建于此,原嘉兴图书馆是其明伦堂。嘉兴原又有兴圣寺,相传为宋孝宗诞生之地,旁边建有流虹亭,有流虹坊。“流虹”取“华渚流虹”之意。后流虹亭迁至文庙一带。诗前两句写文庙遗址建学校,这里有流虹亭,又是当年科举考试夺取功名的文庙、学校所在。明经:古代科举考试科目的一种,唐代有“明经”(以儒家《五经》为考试内容)“进士”(以诗赋为考试内容),后世有延续。后两句写这里建有嘉兴中学,学子在此读书,但这里是否还能培养出文天祥那样的爱国人才?文天祥是科举考试出身为官,故其《过零丁洋》诗有“辛苦遭逢起一经”(经即“明经”)“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

吴藕汀《棹歌》之78

剑影刀光扫荡中,暴行南北与西东。

四乡坚壁成清野,烧得村庄一片红。

自注:敌兵出动兵力追踪游击队,号称“扫荡”,到处杀人放火,无所不为。

这首诗揭露日寇与敌伪军为消灭抗日游击队,在嘉兴四乡进行“扫荡”杀人放火的罪行。《嘉兴市志》对日寇在嘉兴及各县的四乡进行无数次的“扫荡”、杀人放火的史实有详细的记载。“坚壁清野”出于《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原指坚固防守壁垒,清除郊野的阻碍。日寇侵略中国,主要占领城镇,抗日游击队活跃在广大乡村。日寇为消灭抗日力量,对乡村实行扫荡“坚壁清野”,妄图消灭抗日力量。

昨天诗中提到的嘉兴文庙有误。据陆明先生指正,嘉兴城内有三文庙,一是府学文庙,在中山路原嘉兴市府一带;一是秀水县学文庙,在今勤俭路原文化馆(包括少年路明伦堂);一是嘉兴县学文庙,在今中山路工人文化宫东(曾作党校),毗邻县衙,宋孝宗即诞生于此,故建有流虹亭。抗战时在此建嘉兴中学,推行日文日语,实行奴化教育。谢谢陆明先生的指正。

吴藕汀《棹歌》之79

乱时未见有安居,濮氏园无石室如。

风雅附庸鹰犬辈,竟然光顾蠹虫鱼。

自注:嘉兴图书馆善本书籍八千卷,乱初藏匿濮院,被汪系特务劫去无存。

这首诗揭露日寇勾结汪伪汉奸抢掠嘉兴图书馆的善本珍籍。嘉兴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颇多珍贵古籍善本。抗战开始,日军占领嘉兴前,时任嘉兴图书馆长的学者陆祖谷(号仲襄)将馆内珍籍善本八千卷分装六大箱运至濮院藏匿。陆祖谷是陆贽后裔,因父亲在濮院经商,故在濮院有宅。1940年,古籍珍本被汪伪特务劫盗。庄一拂《棹歌》第39首也写到这一史事。诗前两句感慨日寇占领的嘉兴,没一处是安居之地。濮院是南宋时宋理宗赐给吏部侍郎濮斗南的宅第,方志上记载有“濮氏园”古迹。石室:古代藏书之处,也称“石匮”。后两句写藏书被汪伪特务所劫盗。蠹虫鱼:书中的蛀虫。也喻害人之物。

吴藕汀《棹歌》之80

花旗巨舰现东南,如炮枪声素未谙。

归去天空留一抹,谁知喷气结毵毵。

自注:美机初次空袭嘉兴车站附近,新型喷气式飞机,人犹未识也。

这首诗写美国派飞机空袭,援助中国抗战,首次派喷气式飞机空袭嘉兴车站日军驻守地。前两句写美国飞机在江南一带空袭,援助抗战,其喷气式飞机为人们向来所未见过。花旗:美国国旗。巨舰:指飞机。素:向来。谙:熟悉。后两句指喷气式飞机飞过天空的情境。毵毵(sān):原指毛发、杨柳披散纷乱样子,此指喷气式飞机飞过后留下的云气。

来源:嘉兴往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