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刻印,同寫字一樣。寫字,下筆不重描。一刀下去,决不回刀。我的刻印,縱横各一刀,祇有兩個方向,不同一般人所刻的去一刀回一刀,縱横來回各一刀,要有四個方向。
白石翁 | 齐白石篆刻.1942年
️我刻印,同寫字一樣。寫字,下筆不重描。一刀下去,决不回刀。我的刻印,縱横各一刀,祇有兩個方向,不同一般人所刻的去一刀回一刀,縱横來回各一刀,要有四個方向。
我刻時隨着字的筆勢,順刻下去,并不需要先在石上描上字形才去下刀。……世間事贵痛快,何況篆刻是風雅事,豈是拖泥带水做得好的呢!【白石】
中国人喜欢“倒序自谦”,就是当论及自身诸般才艺时,往往采取倒序排列,将最为精熟之作置于末位,以此谦逊地彰显其最高成就,齐白石就说自己的技艺是第一诗第二印第三书第四画。——现在看来又被老白装到了。
古代文人讲究诗书画三位一体,仿佛不会写诗题字连画出来的画都会逊色,所以齐白石一生都在孜孜以求于他的诗,从会写打油诗的时候就开始计划出诗集,然后这辈子出了三个诗集,逢人便说,其实看了看,不过尔尔,是学过练过,有的就是打油诗,有的比打油诗强。
最近大概翻了一下几年前就买回来的《齐白石全集》,感触良多,有空了得写一篇《从木匠到巨匠》,从他打小学木匠说起,一路走来的传奇人生。
在这之前先写一篇篆刻吧,十本全集里第八册专门是他的篆刻,洋洋大观啊!他的篆刻反复看了好几遍,真是喜欢的紧,因为毕竟书法和绘画我不太懂啊。
齐白石全集 | 2019年12月9日.疫情初始,为家人大量囤积书籍,一度被我女誉为“圣诞老爹”
因为没有师承的羁绊,老白在篆刻的道路上肆意生长,所以想学他很难(我试了),真的,关键是他的篆刻后面还有他书画的强大背书。
刻刀在他手底下像笔一样,粗、细、横、竖非常难把握,而且布局看似随意,每个字之间互相又有牵连,单拿出来放篆刻字典里感觉稀松平常,一旦几个字挨在一起就活了起来,真是妙啊。所以他在润格里提到单字的章不刻,相映成趣也是他篆刻的特点之一。
齐大 | 篆刻.齐白石全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他大概三十二岁才开始学习篆刻,启蒙于黎松庵,摹仿丁黄的浙派;登堂入室后弃丁黄而摹赵之谦的单刀直切,亦步亦趋;六十岁后取汉隶之意进化之,后衰年变法,最后参以秦权铭文,不断锤炼,直至大刀阔斧手随心走。
自治印以来,老白未曾在《说文》上下过功夫,也没研究过商周金文,不惧俗僻,自我作古。
️【齐白石题《半聋楼印草》序】赵之朱文近娟秀,与白文之篆法异,故予稍稍变为刚健超纵,入刀不削不作,绝摹仿,恶整理,再观古名碑刻法皆如是,苦工十年,自以为刻印能矣。
中国长沙湘潭人也
| 篆刻.齐白石全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章法布局疏则愈疏,密则愈密,单刀崩驳一任自然(这更是学不来的)。疏可跑马,密不容针。“中”“長”“也”三字都緊上而虚下,“沙”字左緊而右鬆,有意使印面疏密參差,另外此印明顯在布局上重行氣,正是其“亂石鋪階”的範例。
黄金虚牝pìn
| 齐白石篆刻.1923年
老白取法丁黄时期。
1917年刻“曾藏茶陵谭氏天随阁中”,笔画两端出尖,匀称圆润,都是赵之谦风格。
️余怕刻朱文,古印只有白文,可想古人也怕。【老白】
甑屋 | 齐白石篆刻.1924年
️忽忽余年六十一矣,猶賣畫於京華,畫屋懸畫於四壁,因名其屋曰甑,其畫作爲熟飯,以活餘年,痛祖母不能同餐也。【老白】
丁巳劫灰之余 | 齐白石篆刻.1916年
1916年的十月,白石回到家,茹家冲寄萍堂已被搶劫一空。他刻了一方印“丁已劫灰之餘”,蓋在劫餘的書畫上。他寫詩說:“衰老始知多事苦,亂離翻抱有家憂。相憐祇有芙蓉在,冷雨殘花傍小樓。”(《昔感》)
饮于黄河食于蒿山三送春秋 | 齐白石篆刻.1927年
️印内“蒿”字想是“嵩”字。求刊者以书来。所载之印语是蒿字。余只欲有钱可以买煤。无论何字敢下刀。呵呵。【老白】
“全集”里面白石老人的所有文字里的标点符号只用句号,这位编辑很有个性,我喜欢。
菊亭书院 | 齐白石篆刻.1963年
️菊字可怕,吾每见之欲逃。【老白】
看来我对篆刻了解还是不够深,哪位懂“菊”字的,教教我为什么难?
致坡 | 齐白石篆刻.1923年
️上拓者似未安详。亦不能自决其非。加以方栏竟成古印。【老白】
“致坡”印有两枚,说了“加栏”那就应该是上边那一方。
阿芝 | 齐白石篆刻
白石一生名号很多:老白,老萍(平),阿芝,就属“白石”叫的最响,最后就叫了齐白石。他给自己的各个外号都刻了章,用的多的除了“白石”就是“老萍”了。
此外,“无党”,“汗淋学士”,“鲁班门下”也都是他的别号。
齐白石 | 齐白石篆刻.1935年
老白曾多次提到陈师曾对他的知遇之恩,把他的画首先介绍到日本,然后才在国内知名。陈师曾名衡恪,是陈寅恪的哥哥,比齐白石小十几岁,但是白石非常尊敬他。
陈师曾所藏金石拓本 | 齐白石篆刻
师翁之作自**,委余为刻。窃恐不如也。师翁一笑。弟璜时年过七。
陈师曾说他的印“纵横有余,古朴不足……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老白很认同陈师曾的评语,说:应该先讲篆法,次讲章法,再次讲刀法。
老齐说早年间去长沙求一个治印名师刻章,挑了一块心爱的石头带去,结果那位大师几次三番说石头磨得不平,让回去磨平了再来,老齐一怒之下索性用修脚刀自己刻。
老白 | 齐白石篆刻.1942年
用了呼应和挪让的布局,看齐白石的篆刻,布局的设计每每出乎意料。
️“老白”二字五磨五刻方成,此道之不易可知矣。【老白】
白石曾见 | 齐白石篆刻
白石许可 | 齐白石篆刻
齐频生曾藏三十五年 | 齐白石篆刻
齐氏家传 | 齐白石篆刻
三百石印斋 | 齐白石篆刻
名人斋号不是一成不变的,当齐白石收藏良石达三百块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改了个斋号,颇有点沾沾自喜。
多面印 | 齐白石篆刻
左:齐璜印,齐房之印,老萍辛苦,阿芝,齐人
右:齐璜暮年又见,白石白事,平翁又白,齐木人,安得平安
齊白石所擅長的是在不整齊中求統一的“亂石第階”的章法。齊白石的白文印因使用單刀刻法,筆畫必然不能豐滿,如果以均衡布局筆畫,則必然單薄孤弱,於是,他就反其道而行之,字与字、上與下或左右之間,有時保持一定距離,有時又將筆道連在一起,甚至於繁密之中粗细相關,虚實相涵,欹正相生,於疏朗當中時用重刀凿刻,使之凸显,舒阔縱横、以白當朱。
郭向阳印 | 齐白石篆刻.1923年
️余随手便是,不佳亦不恶。【老白】
但我更喜欢下边这个“郭有守”。郭氏先为四川教育厅厅长,后为联合国教科文专员,与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都有交情。
无党 | 篆刻.齐白石全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汗淋学士 | 篆刻.齐白石全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鲁班门下 | 齐白石篆刻.1928年
“鲁”字属于隶楷书,老齐将其和篆书羼杂一起,胆大过人。
戊午后以字行 | 齐白石篆刻.1940年
此乃先秦文字,老白随手拈来。他说:
️余刊印由秦权汉玺入手,苦心三十余年,欲自成流派。【老白】
身健穷愁不须耻 | 篆刻.齐白石全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老夫也在皮毛类 | 篆刻.齐白石.1924年
“老夫也在皮毛类乃大涤子句也”,“大涤子”是石涛的别号,老白的偶像之一。
江南布衣 | 篆刻.齐白石全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江南布衣”印记得老人还给徐悲鸿刻过一枚。中国某暗黑服装品牌的源头竟然是齐白石。
穷后能诗 | 篆刻.齐白石全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民国写古体诗的人很多,其中不乏精品,芝木匠的诗真的排不上号。大先生的“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郁达夫的“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比比皆是。
独耻事干谒 | 篆刻.齐白石全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一家多事 | 篆刻.齐白石全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浮名过实 | 篆刻.齐白石全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吾画遍行天下蒙人伪造尤多 | 篆刻.齐白石全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华良民也 | 篆刻.齐白石全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九九翁 | 篆刻.齐白石.1963年
无畏 | 篆刻.齐白石全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齐大早期朱文多于白文,而成熟期多白文,他认为朱文缺乏天然之趣。他刻白文由于使用“单刀法”,刻白文竖线左边光而右边毛,右边因石质不同崩驳效果也不同。横线条则下边光上边毛。
诗字画刻四无成 | 篆刻.齐白石全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余五十五歲後居京華,所刻之石,約三千餘方”(《白石印草自序)二,时年七十一岁。
老岂作锣下猕猴 | 篆刻.齐白石全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甲戌 | 篆刻.齐白石.1934年
后来他在北京成了大家,没人再喊“芝木匠”了,他定了润格,挺严苛,所谓“店大欺客,客大欺店”也。看到润格可以想见老白的心理活动。
【齐白石刻印润格1930年】每字四圓,名印與號印,一白一朱,餘印不刻。朱文,字以三分四分大爲度,字小不刻,字大者加。一石刻一字者不刻。金屬、玉屬、牙屬不刻。石側刻題跋及年月,每十字加四圓。刻上款加十圓。石有裂紋,動刀破裂不賠償。隨潤加工。無論何人,潤金先收。
来源:张氏道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