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的医生还在依赖系统调取病历,财政部职员正通过软件处理预算时,一场针对核心系统的网络攻击已悄然蔓延。2025年10月,谷歌安全团队发出紧急预警:俄罗斯Clop勒索软件团伙利用Oracle(甲骨文)商务套件的致命漏洞,对全球超100
当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的医生还在依赖系统调取病历,财政部职员正通过软件处理预算时,一场针对核心系统的网络攻击已悄然蔓延。2025年10月,谷歌安全团队发出紧急预警:俄罗斯Clop勒索软件团伙利用Oracle(甲骨文)商务套件的致命漏洞,对全球超100个组织发动攻击,仅单起勒索就索要高达5000万美元赎金,而NHS与英国财政部正是该软件的核心用户。
在全球勒索软件攻击量较去年激增126%的背景下,这场精准打击再次敲响警钟。但反观中国,从地方财政局到国家级防护体系,早已构建起一套"技术+管理"的双重防线,为关键领域系统安全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攻击始末:从Oracle漏洞到全球敲诈风暴
这场震动全球的网络攻击,并非偶然的黑客试探,而是Clop团伙蓄谋已久的精准猎杀。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全球关键业务系统普遍存在的安全短板。
漏洞靶心:Oracle系统的"阿喀琉斯之踵"
此次攻击的突破口,是Oracle E-Business Suite中的多个高危漏洞,其中超危漏洞CVE-2025-30727的危害等级接近满分10分。这套涵盖财务、采购、人力资源的一体化软件,就像串联起组织核心数据的"中枢神经",一旦被攻破,相当于向黑客敞开了敏感信息的大门。
Clop团伙的攻击路径极具隐蔽性:自7月起,他们通过漏洞潜入系统后并未立即行动,而是潜伏数月窃取数据,直到掌握足够"筹码"才发起敲诈。黑客向目标组织高管批量发送邮件,直白威胁"支付赎金是保护商业声誉的唯一选择",完全暴露了其以牟利为核心的犯罪本质。
更令人警惕的是,这并非Oracle首次因漏洞陷入危机。2025年3月,该公司因10年未更新的老旧系统漏洞,导致600万用户数据被盗;而4月的安全更新中,仅Oracle E-Business Suite就被曝出11个漏洞,涵盖超危、高危多个等级。作为市值8500亿美元的科技巨头,其产品的安全疏漏,无疑为全球用户埋下了定时炸弹。
团伙档案:洗钱5亿美元的"网络劫匪"
发起攻击的Clop团伙,早已是全球网络安全领域的"黑名单常客"。这个以俄语黑客为核心的犯罪组织,此前已多次攻击美国大学、能源部等敏感机构,2021年更是通过黑客活动洗钱超5亿美元加密货币,堪称"数字化劫匪集团"。
进入2025年,Clop的攻击势头愈发凶猛。2月单月就制造了335起勒索事件,占全球当月攻击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较前一月激增300%。他们尤其擅长利用企业对漏洞补丁的"拖延症",从MOVEit文件传输软件到Cleo Harmony系统,屡次通过已公开漏洞发动攻击,而此次针对Oracle的行动,不过是其规模化犯罪的新延续。
对英国而言,这场攻击更是雪上加霜。近几个月来,玛莎百货、捷豹路虎等巨头已接连遭网络攻击波及,如今核心政务与医疗系统再遇威胁,若数据泄露或系统瘫痪,不仅可能导致财政数据外泄,更可能影响NHS的诊疗服务连续性,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方案:从财政系统看关键信息防护之道
当英国仍在紧急推进系统补丁更新时,中国早已在关键领域构建起成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尤其是与英国财政部面临相似风险的中国财政系统,通过"技术筑牢防线、管理堵住漏洞"的双重策略,实现了对勒索攻击的有效抵御。
技术防护:构建"物理隔离+智能监测"的铜墙铁壁
中国财政系统的核心防护逻辑,是将"被动修补"转为"主动防御"。在硬件层面,从黄龙县财政局到淇县财政局,均严格执行内外网物理隔离制度,严禁财政专网与互联网连接 ——这看似基础的措施,却从根源上切断了黑客通过外网漏洞入侵核心系统的路径,相当于给Oracle类商务软件加上了"物理防火墙"。
在智能防护方面,多地财政部门部署了全流程监测体系。淇县财政局通过负载双链路技术实现上级网络连接"双保险",同时采用"双机热备"方案保障服务不中断,并在核心节点部署入侵检测、日志审计等设备,构建起"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审计"的闭环。这种布局恰好针对Clop团伙"潜伏窃取-事后敲诈"的攻击模式,能通过异常操作日志提前发现入侵痕迹。
针对漏洞管理这一核心痛点,中国建立了"厂商通报-快速响应-强制更新"的联动机制。2025年4月Oracle曝出批量漏洞后,中国信息安全机构迅速收录CNNVD编号并发布修复指南,各地财政部门通过通软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实现补丁自动推送,确保72小时内完成全系统更新 ,远快于部分西方国家"补丁发布后仍拖延数周"的普遍情况。
管理机制:用制度堵住"人为漏洞"
网络安全的终极防线,往往在于人的管理。中国财政系统深谙此道,通过精细化制度设计规避风险。黄龙县财政局落实岗位不相容及安全管理"三员分设"要求,将系统操作、安全审计、运维管理权限分开,避免单一人员掌握过高权限 ;淇县财政局则严格遵循"最小化授权原则",精准匹配岗位需求与操作权限,从流程上杜绝内部操作风险。
定期演练与培训更成为常态化举措。各地财政部门不仅制订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还通过模拟勒索攻击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每月开展安全培训,讲解Oracle等系统的漏洞防范技巧。这种"技术+意识"的双重强化,让基层工作人员从"漏洞漠视者"变成"安全守护者",有效弥补了技术防护的末端短板。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更是明确要求,政务系统需建立网络安全熔断机制,遇攻击时自动切断数据传输。这一机制已在多地财政云平台落地,即便出现类似Oracle漏洞的入侵风险,也能通过数据隔离避免敏感信息被盗,从根本上瓦解勒索团伙的"筹码"。
全球启示:关键系统安全该补哪些课?
Clop团伙的攻击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全球关键信息系统防护的共性短板。对比中英两国的应对策略,至少有三大经验值得重视。
漏洞响应:别等攻击发生才补"防火墙"
Oracle在漏洞曝光后虽发布了安全更新,但从4月漏洞通报到10月攻击爆发,半年时间里仍有大量组织未完成补丁安装,这成为Clop团伙有机可乘的关键。反观中国,通过"通报即整改"的强制机制,将漏洞修复周期压缩至3天内,显著降低了被攻击风险。
网络安全专家指出,企业对"补丁疲劳"的容忍,本质上是对安全风险的低估。2025年2月的攻击潮中,90%以上的受害者都是因未安装已发布的Cleo软件补丁而中招。对关键系统而言,"及时打补丁"绝非可选项,而是与设备维护同等重要的必修课。
防护逻辑:从"单点防御"到"体系化作战"
英国此次暴露的防护漏洞,在于过度依赖软件厂商的安全保障,缺乏自主可控的防护体系。而中国采用的"物理隔离+智能监测+熔断机制+权限管控"多维防护,形成了无死角的安全网络。这种体系化思维,能有效应对从漏洞入侵到数据窃取的全链条攻击。
尤其对政务、医疗等关键领域,单一软件的安全短板难以避免,但通过跨层级、跨技术的防护体系,可将单点风险降至最低。正如淇县财政局的实践所示,即便核心业务系统存在漏洞,通过边界防护、行为管控等配套措施,仍能守住数据安全的底线。
对抗升级:警惕AI加持的勒索新套路
此次Clop攻击虽未直接使用AI技术,但2025年的网络安全战场已显现AI赋能的新趋势。黑客不仅可用AI批量扫描Oracle等系统的漏洞,更能通过深度伪造技术提升钓鱼邮件的迷惑性,甚至篡改医院病历、银行数据等关键信息扩大威胁。
应对这种新挑战,需加快AI在防御端的应用。中国部分网络安全企业已开发出AI驱动的异常检测系统,能比人工提前72小时识别Clop类团伙的潜伏行为。同时,建立全球威胁情报共享机制也至关重要——谷歌的预警若能更快转化为各国组织的实际行动,本可避免超百个组织沦为受害者。
结语:网络安全没有"旁观者"
当Clop团伙仍在向全球组织索要天价赎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远未结束。英国财政部与NHS的遭遇警示我们:在数字化时代,任何关键系统的安全漏洞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威胁公共服务与国家利益。
中国财政系统的防护实践证明,关键系统安全并非无法实现,而是需要"技术不松懈、管理不缺位、意识跟得上"的全方位投入。从Oracle漏洞到Clop攻击,每一次网络安全事件都是一次警示:网络安全从来不是某家企业或某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厂商、用户、监管机构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
正如网络安全领域的经典名言:"最坚固的防火墙,永远是及时更新的补丁和时刻紧绷的安全意识"。在勒索攻击愈发猖獗的今天,唯有摒弃侥幸心理,构建起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才能在网络风险的惊涛骇浪中站稳脚跟。毕竟,对关键系统而言,一次安全疏漏的代价,可能是5000万美元赎金都无法挽回的损失。
来源:智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