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就诊牵出家庭感染链:HIV离普通家庭并不遥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07:40 2

摘要:16个月大的幼儿因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却在常规筛查中意外被检出HIV阳性。这则由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案例,揭开了一段令人痛心的家庭内传播链条——经基因分析推断,幼儿的父亲通过男男性行为感染HIV-1病毒后,传染给妻子,而母亲又在哺乳期将病毒传给了尚在襁

16个月大的幼儿因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却在常规筛查中意外被检出HIV阳性。这则由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案例,揭开了一段令人痛心的家庭内传播链条——经基因分析推断,幼儿的父亲通过男男性行为感染HIV-1病毒后,传染给妻子,而母亲又在哺乳期将病毒传给了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更令人扼腕的是,母亲分娩时的HIV检测结果为阴性,恰恰说明感染发生在产后,错失了早期干预的时机。

这并非孤例。《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曾刊登另一相似案例:2023年10月,福建一名16月龄幼儿因支气管炎住院,同样被确诊为HIV-1急性感染,病毒载量高达24100拷贝/mL。溯源调查显示,感染源头是孩子的父亲,其通过男男性行为感染病毒后传给妻子,妻子再通过母乳喂养将病毒传给幼儿。值得注意的是,这位父亲起初并未透露同性性行为史,给溯源工作带来了阻碍。

这些案例暴露出的共性问题,为艾滋病防控敲响了警钟。艾滋病作为由HIV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具有传播迅速、病死率高的特点。而男男性行为者、多性伴人群等高危群体的隐蔽性行为,往往成为家庭感染的"定时炸弹"。数据显示,我国约22%的男男性行为者已婚,且HIV阳性已婚者对配偶的感染告知率仅40%,这意味着大量普通家庭可能暴露在感染风险中而浑然不觉。

母婴传播本是可有效阻断的途径。研究表明,若HIV阳性母亲及时诊断并接受干预,母婴传播风险可降至2%以下,我国目前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已降至1.2%的历史低位。但上述案例中,母亲均因产后感染未及时检测,最终通过哺乳导致幼儿感染——婴幼儿感染后不仅用药需频繁根据体重调整,喂药难度大还易导致血药浓度不稳定,治疗难度远超成人。

悲剧的发生,往往源于预防环节的缺失。对普通家庭而言,婚检、备孕检及孕期筛查是抵御艾滋病的重要防线。备孕期间进行艾滋病检查,既能及时发现感染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母婴传播风险,也能帮助夫妻做好家庭规划,守护自身与家人健康。对于男男性行为者、多性伴等高危人群,更应摒弃侥幸心理,定期进行HIV检测,一旦确诊需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这能大幅降低病毒传染性。

艾滋病从不是遥远的"特殊疾病",它可能通过一次隐蔽的高危行为潜入普通家庭。唯有将预防关口前移,主动参与婚检、备孕检,才能为自己和家人筑牢健康屏障,避免类似的家庭悲剧重演。

来源:芹姐爱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