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庆余年》第一季很好看,尤其是剧中认识塑造很成功,一改古装剧人物性格刻板的传统。众多角色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海棠朵朵”,虽然她不是绝对的主角,但不影响对她性格的喜欢。
《庆余年》第一季很好看,尤其是剧中认识塑造很成功,一改古装剧人物性格刻板的传统。众多角色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海棠朵朵”,虽然她不是绝对的主角,但不影响对她性格的喜欢。
在观众对公主的固有印象里,她们往往是锦衣玉食、举止端庄,困于深宫庭院中的精致符号。而海棠朵朵的出现,却彻底打破了这种刻板认知 —— 作为北齐皇帝的妹妹,她本可享受至高无上的皇室尊荣,却偏偏偏爱田园生活,时常一身粗布衣裳,扎着简单的发髻,在北齐皇宫的菜园里挥锄头、种蔬菜,身上沾着泥土也毫不在意。这种「不务正业」的做派,让她成了皇室中的「异类」,却也让她身上多了几分接地气的鲜活。
她的随性洒脱不止于生活方式,更体现在言行举止中。面对范闲这个「敌国来使」,她没有端起公主的架子,反而像个寻常姑娘般与他斗嘴调侃,甚至在切磋武功时毫不留情,招招凌厉;当北齐皇帝与范闲商议国家大事时,她也敢随意插嘴,提出自己的见解,丝毫不在意「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她不被皇室身份所束缚,不被礼教教条所捆绑,活得自在又坦荡,这种「跳出身份框架」的特质,让她在满是权谋算计的剧情中显得格外独特,也让观众一眼就记住了这个「爱种菜的北齐公主」。
海棠朵朵与范闲的关系,没有陷入俗套的儿女情长,而是充满了「棋逢对手」的趣味与张力,这种独特的羁绊成了她角色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次相遇,两人因「北齐谍报」之事针锋相对,海棠朵朵以武功试探范闲,范闲则用智谋巧妙应对,一来二去间,彼此都对对方的能力产生了欣赏;后续相处中,他们时而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暗中较量 —— 海棠朵朵暗中调查范闲在北齐的动向,范闲则提防着她的身份与目的;时而又会因共同的立场达成默契,比如在对抗长公主势力的阴谋时,两人私下交换情报,互相提供帮助。
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没有掺杂过多的暧昧情愫,反而更显纯粹。海棠朵朵欣赏范闲的正直与才华,却从不用公主身份强求什么;范闲敬佩海棠朵朵的智慧与洒脱,也始终保持着尊重与分寸。他们像两位旗鼓相当的棋手,在棋局中互相试探、彼此制衡,却又在关键时刻懂得惺惺相惜。这种不依附、不纠缠的相处模式,让海棠朵朵摆脱了「男主附属品」的角色定位,成为一个能与范闲平等对话、并肩博弈的独立个体,也让他们的互动充满了看点。
别看海棠朵朵平日一副不问政事、只爱田园的模样,实则她心中藏着对北齐百姓的牵挂与对家国的担当,这份情怀让她的形象更具深度。作为北齐公主,她深知皇室责任重大,虽不热衷权力争斗,却始终关注着国家安危与民生疾苦。当北齐面临与南庆的外交危机时,她主动承担起「试探范闲、传递情报」的任务,看似随性的举动背后,是为国家分忧的考量;当她看到北齐边境百姓因战乱流离失所时,会暗自叹息,甚至悄悄动用自己的力量为灾民提供援助,这份对百姓的共情,远比那些空喊口号的权贵更显真诚。
她的家国担当,没有表现得轰轰烈烈,反而藏在细微之处。她不会像北齐皇帝那样为了权力权衡利弊,也不会像范闲那样带着改变世界的理想奔走,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北齐 —— 她在皇宫中观察朝堂动向,为皇帝提供中肯的建议;她与范闲周旋,既维护北齐利益,又避免两国关系彻底破裂。这种「于无声处显担当」的温柔力量,让海棠朵朵的形象更加丰满,也让观众看到,心怀天下并非只有一种方式,看似随性的她,早已将家国责任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与选择之中。
在《庆余年》第一季的权力棋局中,海棠朵朵更像一个清醒的「旁观者」,她看透了朝堂上的虚伪与算计,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与立场,这份通透让她的魅力更添几分独特。她清楚地知道皇室成员之间的利益纠葛,也明白范闲来到北齐的真实目的,却从不说破,而是以一种「置身事外又暗中参与」的姿态,在复杂的局势中保持着清醒的判断。
面对范闲的试探与算计,她从不恼羞成怒,反而能冷静应对,甚至偶尔还会调侃范闲「心思太多」;当北齐皇帝因权力斗争陷入困境时,她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却不会强行干涉,而是尊重皇帝的决策。她不执着于权力,不沉迷于争斗,始终以一种通透的心态看待世间万物,这种「大智若愚」的智慧,让她在充满阴谋的环境中活得自在从容,也让观众在她身上看到了一种难得的松弛感 —— 在人人为权力奔波的世界里,她偏要守着自己的菜园,却也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智慧与格局。
海棠朵朵或许不是《庆余年》第一季中戏份最多的角色,却是最令人难忘的角色之一。她打破了公主的刻板印象,以随性洒脱的田园形象惊艳观众;她与范闲的亦敌亦友,展现了独立个体间的平等羁绊;她心怀天下的担当与通透清醒的智慧,又让她的形象摆脱了表面的鲜活,多了几分深度与厚度。这个爱种菜、懂谋略、有温度的北齐公主,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在权谋交织的剧情中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也让观众对她后续的故事充满了期待。
来源:随言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