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底是消费升级,还是生活方式闲鱼了?明明节气到了,红包也发得勤快,商场里促销的音响快擂穿耳膜了,可消费市场却像开了张“双面人生”。你一转身,高档酒店火锅排队到天明,白酒却偷偷打着特价没人理;菜市场里,猪肉和蛋淡定得像站桩高手,菠菜转眼贵成“小资蔬菜”;梭子蟹一
到底是消费升级,
还是生活方式闲鱼了?
明明节气到了,红包也发得勤快,
商场里促销的音响快擂穿耳膜了,
可消费市场却像开了张“双面人生”。
你一转身,
高档酒店火锅排队到天明,
白酒却偷偷打着特价没人理;
菜市场里,
猪肉和蛋淡定得像站桩高手,
菠菜转眼贵成“小资蔬菜”;
梭子蟹一反常态“碾压”大闸蟹,
婚礼现场少了“全村演出”的套路,
多了几分静悄悄的温馨。
怪了,这一年的国庆中秋,
怎么这么不按套路出牌?
是不是咱的消费习惯,
被什么悄然牵着鼻子走了?
还是说,时代变了,
人心也不爱跟着老路子转了?
想想往年,节日一到,
大家脑袋里统一浮现“买买买”的旋律。
各路商家八仙过海、你方唱罢我登场,
不弄点气氛都对不起自己辛苦备货好几个月。
高端酒店哪怕平时冷清,
一逢节日也能靠大宴小酌打翻身仗;
名酒、精致礼盒恨不得堆成小山,
没点酒气都不好意思叫“走亲访友”;
猪肉、鸡蛋、蔬菜轮番涨价,
大家开始“逛菜市场比逛商场还刺激”。
今年这一切,好像都不灵了。
先从餐饮业说起,戏份最足的非它莫属。
本来酒店是“高冷天花板”的代表,
哪好意思学地摊儿?
结果现在怎么样,
高档门口竟然生火支架,
烧烤小火锅夜市模式直接拉满。
排队排成迷宫,老板笑着数钱,
盘算着这个外摆区能顶仨包间。
但你别以为这是在“卷豪气”,
其实背后的大头,
已经悄悄从“企业宴请”流到了家庭团聚。
人们不爱讲排场,
倒喜欢吃个亲近、逛个随意,
酒店也总算明白:
接地气,比吹嘘地高大上管用多了。
“商家变招,消费者买单”,听着简单,
背后是无数网友的心声——
吃饭要得就是那份氛围感和舒心度,
没必要硬撑面子。
再聊酒类市场,
大写的“冷清”摆在那儿,
“买一送一”都没人问津。
行业数据显示,
白酒销量咔嚓一下缩水两成,
红酒直接腰斩。
这表现,搁以前打死都不肯信。
也有趣得很——
年轻人在婚礼请帖上不会再随手加瓶酒,
送礼首选“养生神器”,
什么按摩仪、智能手环……
父辈爱讲的场面、包装,统统不灵了。
朋友圈有人发段子:
“送酒不如送健康”,
新郎新娘连彩茶都省了,
直接去健身房开卡,效率高得让人目瞪口呆。
菜市摊贩的表情也是五味杂陈。
肉、蛋这儿纹丝不动,菠菜涨到一斤十几块。
谁能想到,逛个早市
还得时刻关注蔬菜期货的走向?
一问才晓得,
北方连绵降雨把露天菜地蹂躏得不成样。
物流、冷链车辆赶着给礼盒跑腿,
老百姓的小灶只能减肉加菜,
倒逼蔬菜立马“身价倍增”。
再加一道“健康餐桌”潮流,
餐馆和家家户户的菜单都改了风向。
原本大鱼大肉的“硬菜坐镇”,
现在得配个轻素清新的绿叶作主打。
收回味蕾的话题,拿起礼物盒,
才发现阳澄湖大闸蟹“跳票”,
梭子蟹倒成了香饽饽。
一时间,黄海的深海梭子蟹迎来“大翻身”,
订货量猛涨近一半。
有人说,
食客们都在追求新奇体验,
不爱搞“跟风送礼”、更想整点“猎奇分享”。
回忆小时候,
逢年过节手里拎的大闸蟹,
不外乎是一种仪式。
如今呢?直播间一键下单,
发货36小时后就能在餐桌上尝鲜。
短视频主导的新消费浪潮下
一切都在讲“体验感”——
没见过的、没吃过的、
网友安利过的,统统不能错过。
一批“钓友”靠海钓直播顺带带货,
榜单、热评齐飞,连老母亲
都开始嚷嚷要跟潮流尝试一次。
说回节日“主角”,
婚礼现场的气氛变化也挺有看头。
前些年流行的长车队、保时捷开道、
大红花扎满头的主旋律,突然就变成“极简style”。
婚庆公司后台显示,
“极简婚礼”等相关订单飞涨近七成,
新人把预算砍一半,领导致辞能省就省,
宣誓环节索性来段“舞蹈show”,
“自家人凑桌聊一场”受追捧。
中学老师刚摆完婚宴感慨:
“没人再想爬上台被调侃一遍一生,
你来我这喝一杯,比什么环节都值。”
确实,
“与其被司仪尬聊、亲友尴尬鼓掌,
不如晚上和知己聊聊人生”。
不知不觉间,
仪式感从华而不实变得更内敛实在,
大家像默契约好了一样,
舍弃了表象,沉浸体验、享受氛围、
追求实感,才是王道。
这几个“反常现象”,
到底是不是看上去的“乱套”?
其实,细琢磨,
是社会心态、消费理念逐渐进化的自然表现。
我们开始用脚投票,
谁也别想“忽悠式收割”大家的钱袋子。
消费越来越理性,
感性账单一年比一年讲究。
不再为了买而买,
也不会盲从“全场最低”“今日狂欢”。
年轻一代强调“自我感受优先”,
对“礼物的体验感”敏感,
对“讲面子”没太多兴趣。
媒体专家们分析半天,
说这是消费分级也是消费升级。
老百姓回答得更直接:
“图啥?图得就是安稳和舒服。”
节庆经济藏头露尾的变化,
还能看到很多更隐蔽的信号。
譬如“送健康”热潮从家电产品,
蔓延到养生保健、本地旅游、线上体验课。
比起纸醉金迷的大排宴席,
大家更肯花钱买时间、买安全、买心头爽。
归结到一条真理:
咱老百姓精明了,不再当韭菜了。
来源:近现代史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