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朝,一部不安分的长诗。每一页都藏着激荡。说黑说白,都割不开那些斑斓的人物,还有反转不断的命运起伏。谁还记得?从来就没有一条线能把整部大明归齐。忠臣与叛臣,有时候只差一顿饭!要看明朝的亡,辽东那块被女真啃得千疮百孔的版图,是绕不过去的起点。北京之失,是内外伸出
明朝,一部不安分的长诗。每一页都藏着激荡。说黑说白,都割不开那些斑斓的人物,还有反转不断的命运起伏。谁还记得?从来就没有一条线能把整部大明归齐。忠臣与叛臣,有时候只差一顿饭!要看明朝的亡,辽东那块被女真啃得千疮百孔的版图,是绕不过去的起点。北京之失,是内外伸出的八只手掐灭的火苗,不止女真,也不止流寇。但女真,偏偏成了最直白的那个掘墓人。说辽东像个黑洞,边军好像每年都多,银子不是有的是么?怎么还越打越穷。精明强干的能臣一次次被卷到其中。从万历伊始,明朝下行线已经拉开。是不是早晚的事?
都怪李成梁!这话说得绝了。辽东新贵,军户土著,一路考秀才,差点没走出铁岭,四十多了才熬成参将。不容易啊!但从那以后,他其实算是服务国家了。隆庆年间开始不按套路出牌,整个辽东女真各部都怕他。手段凶狠,结果却是“养寇自重”。手底下的女真,一会儿剿,一会儿放。弱的弄强,强的打残。万一玩脱呢?李成梁根本不管。毕竟他有五个顶用的大儿子。在那儿等着出事!是不是过于乐观?
李如松,老大,运气盘点下来,没什么比三大征风光了。播州、宁夏那是开胃小菜,真正的麻烦是朝鲜。万历十六年,日本人进军汉城,朝鲜亡国在即,吓得国王一路北逃,翻山越岭找大明求援。李如松挂帅,两度抗倭,把动荡的朝鲜硬生生给救了回来。全靠明军边军冲锋。不过后台的家底也彻底掏空。张居正辛苦攒的银两,都没剩多少。军队精锐,一个个葬掉。李如松威名响彻,可回头万历二十五年接任辽东总兵,又惹出一堆朝堂不满。党争、算计,刀枪不见血。万历二十六年,李如松死在辽河边。谁料,这一下,女真忍耐二十年终于等到时机。努尔哈赤乘势而起。一朝天翻地覆。
这就不能怪别人了?其实吧。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初创时,并不好混。李成梁撤出宽甸六堡,努尔哈赤捞到地盘、子民不少,但大明在大凌河、辽河大把撒银子修防线,后金难进寸土。尤其抚顺卫,好像大明在这扎了根。老奴头都快抓秃顶了。偏偏关键时刻,又冒出一个姓李的:李永芳。
李永芳,这人据说跟李成梁有关,但没啥实证。铁岭人,和李成梁算同乡吧。身份是抚顺游击将军。万历四十六年,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城门一开,把抚顺投给后金。这下坏了。后金第一次拿下明朝边城,李永芳变成了首个投降的明军高级军官。努尔哈赤一激动,把自己孙女嫁给李永芳。世袭免死,特权三次。李永芳还带着一群人继续造反,帮着后金掀了辽东一角。抚顺若还在,明军萨尔浒之战的乱局也许不是必须。但历史哪有如果?
萨尔浒之后,辽东溃败。万历驾崩,短命的泰昌皇帝接班。改弊政,废矿税,朝堂渐稳。没几天,泰昌自己玩完了。明末三奇案,全绕他身边。红丸案最玄乎。泰昌一肚子堵,拉肚子药都用上了,内阁方从哲又说:有个李可灼精炼丹药,靠得住!于是两粒红色丹丸一口服下,天启年号上线。泰昌仅在位29天,别人想试试红丸也没机会了。是不是太巧了?
党争拉开大幕,东林党蹿出头来。本来东林党是江南士大夫建的,但兴盛却让北方人李三才给带出来。陕西祖籍,北京出生,做到户部尚书。东林党、浙党、宣党、楚党,一窝蜂的党争全被李三才搅和进来。顾宪成、马从龙等全在他身边闹腾。其实你问我,李三才?这人那么受争议,有时候他做的决定也挺莫名其妙。官场复杂,党争对决,赢家其实一早就注定。只是过程你永远猜不到。
崇祯接班,东林在野。掌握朝堂话语权。党争搅动,江南豪商趁机保护自家利益,一直挡着朝廷收工商税。一切压力都让农民背。辽东军饷,“辽饷”加到地每亩都得多交几厘。江南那点商税根本不值钱,反而普通农民穷到骨头里,石头里都能榨油。叠加小冰河世纪,北方大旱,流民漫地。咋整?财政入不敷出,只能裁驿站。驿卒李自成无路可走,十五年之后,崇祯吊死煤山。要说一切源头,也许还不是党争。
李自成进北京,明朝宗室南渡。南明小政权,苟延残喘,在派系斗争中坚持了十八年。有一个机会,应该说是姓李的人带来的。可惜,南明没把握住。李定国,张献忠养子。张献忠死前嘱托:继承大明、莫做不义。李定国用兵很有想法,对抗清军毫不手软。四养子里,孙可望降清,刘文秀病逝,艾能奇战死,剩李定国独撑场面。他多次击败清军,阵斩尼堪。也让清军一度考虑弃南方七省!但是,南明小政权偏要内斗,明知亡国还闹。李定国的天才被彻底浪费了。这种恶心磨损,谁受得了?
明末英雄,谁不是两头受气?李定国和吴三桂互相厮杀。吴三桂曾是明朝总兵,后来投清杀进南明。李定国原是起义军,最后扶保南明。这种身份转折,居然一堆人不觉得奇怪。说实话,南明里谁都明白形势,只是嘴上硬撑。李定国一展风采,南明小朝廷却不争气。话说回来,吴三桂到了后期也挺狼狈。
有些事想想就闹心。李成梁一手养乱,李如松殷勤抗倭,李永芳献城投敌。李自成推翻政权,李定国奋力抗清。还有李三才掀起党争,李可灼一丹送命。加在一起,明朝最后那些关键步棋,居然都有一个李!
这些姓李的,你到底觉得他们是明朝的功臣?还是亡国的帮凶?真说不清楚!明朝要亡,八个李,谁更能代表时代?想补充的人太多了,也许真补不全。关键在于,明亡这个谜,越扒越乱,越看越杂。历史细节就像锅里的麻辣烫,怎么捞都捞不净。
明朝的分裂、瓦解、挣扎和火焰都罩在这些人的命运线上。你说这叫偶然么?还是一场注定?其实没一个答案是完美的。真实就是乱七八糟,谁也别妄想凭一己之力理出头绪。八个李,一段乱世,明王朝的故事就甩在这里了。
来源:恰饭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