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陕西这地儿,谁没听过乾陵?武则天的陵墓,唐朝皇室的风骨都埋在里面。许多年来,这座陵墓议论声不断,梳理下来,有几件事站在人们的记忆里,怎么也抹不掉!不过最怪的不是规模,不是无字碑,而是那六十一个无头石像。老百姓都说邪乎,谁会把石像的头都砍了?这事荒唐得很,可就是
陕西这地儿,谁没听过乾陵?武则天的陵墓,唐朝皇室的风骨都埋在里面。许多年来,这座陵墓议论声不断,梳理下来,有几件事站在人们的记忆里,怎么也抹不掉!不过最怪的不是规模,不是无字碑,而是那六十一个无头石像。老百姓都说邪乎,谁会把石像的头都砍了?这事荒唐得很,可就是没人在意原因。
很多传说里,武则天是个狠人。她能让王公贵族臣服,却难保后辈认可她的功绩。有时候一块无字碑比密密麻麻的刻字更让人心里腾起疑问。她倒好,连墓碑都留白。一米几的巨石杵在那儿,什么也不说。朝代改了,碑却还是碑。她在捉摸,不留话更保险。
而那六十一尊石人,每个都没了脑袋。走到陵前,仿佛有人故意把他们处理成这样。流言四起——有人咒骂武则天,有的说当地驱瘟疫,也有人怪地震把这群石人“弄残”了。谁会真跑去查个明白?西安老百姓宁愿信邪也信历史。一直没人敢碰他们,反正也没人清理。
1974年,村里两位农民挖地锄草。碰到硬东西,不像石块,也不是杂物。凑近一瞧,咦,这像个人头?他们开始琢磨,也许埋着啥稀罕玩意。结果手下再挖,石头越挖越多。愣是把一堆石头头颅扛回了村里,那天全村人都在看,后来的事也就Spread了。
考古队来了,拎着工具箱,眼里冒着野火。专家们数了数,正好六十一颗,不多不少。把头颅和原先那些身子拼凑一起,才晓得这背后藏了一笔唐朝的外交故事。不是盗墓贼搅的乱,也不是谁故意破坏。这里面的身份,让人瞠目结舌!
分析细节,石人头上不是唐装,也不是熟悉的汉人面容。大胡须、圆脸盘、盘发,一看就不是本地人。专家依据历史画像、雕刻样式比对,是突厥人,还有些是外藩国使者的样子。一个石头人,对应一个藩属国代表,身份谜底揭晓了,又有点不对劲——为什么要把这些外族人的像摆自己陵前?武则天到底想彰显什么?
武则天一生,外交动作频繁,不仅征服,也拉拢周边各族。她用兵强硬,也用联姻与蛮族可汗互通。把敌人变亲戚,顺带在自己的陵寝里留下这些石像。或许是宣示大唐威风熟了,也或许图一个太平。那些石人原本是使者来朝礼的象征,现在缺头,每个都像遗失了本来的意义。
地震说法流传最广。乾陵所在,确实有过几次强震。碑山石像动不得,头却先掉下来,这事在结构上合情。但这说法也并不那么绝对。唐朝末年战乱频繁,也少不了有人迁怒武则天,把石人砸烂出气。石头都裂了,不管是不是天灾人祸,总归这些石头成了无头象征。你说,到底是哪种原因更像真相?
再讲讲专家发现石头头颅那阵,村里人并不当回事。从西安到乾县,不少农民日常翻地,都指望能挖出点古董。可石人的事跟文物交易又不同。这一挖不只惊动考古队,还让文物部门以及咸阳旅游都兴奋了好一阵子,算是一场地方的热闹。那些石头后来经过修复,现在大部分都搬进了博物馆。反倒陵园里还留着没头的身子,似乎更有沧桑感!
查《唐书》《资治通鉴》,突厥和唐的恩怨,很多带血。武则天治国用的是“强硬外柔”,前期剿灭突厥,后期又让他们朝贡称臣。那些石人的造型,经对比,为了表达大唐的国威,绝不是随便摆设。每一尊石人,都是在提醒后人:外族可以来拜,也可以来送礼,可终究是臣服于天子脚下。少有人研究这些细节,大家关心的反倒是石人无头的谜。
但这种说法不绝对。有人质疑,石头像做得粗糙,至于雕刻技法,也不见得是唐朝最好水准。甚至有人怀疑,这些石人到底是不是武则天亲自下令雕刻?或许只是乾陵建成后粗糙地安置,领导没空把这活做精细,就得草草了事。后人兜一圈,怎么都对不上。
相比无字碑,石人始终让附近村民心里不安,有点“诡异”。前几代人都传说石人的头掉了,陵前鬼怪作祟。实地走访,有不少游人悄悄念叨这不是吉地。可文物部门不信这些说法,觉得这正好是武则天留下的智慧,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后人揭秘。谁的解释都很难说清,干脆各自揣摩。
说到底,武则天权谋一生,真真假假,陵墓也布满谜团。乾陵未被盗墓,也有人猜测设有机关。考古报告里提到地道设计独特,埋藏深厚,盗墓者多半不敢硬闯。墓中物件种类繁多,至今干陵未全部开放,对外的仅仅是地面和石雕部分。
网上现在讨论石人的热度没消减。社交账号“陕西文博”和“唐陵探秘”都发过现场实拍,粉丝留言灌水,说“石人要是有头,乾陵就不神奇了”。有的说其实应该还藏着第二层意思,比如异族来朝的臣服,有头就显得太过威严,唯有无头,才有神秘和敬畏。
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石人身份基本准确,拿突厥、吐蕃、鸡鹿、契丹等作为参照。然而普通人最关心的还是谁砸的头,不是谁当了石人。有人执着于追查当年地震的年份,求证是否正好撞上石像易碎。但翻来查去,地震归地震,乾陵的石人头颅埋在土中,头身分离的时间却很难定下来。又有人说,也许是场雨灾泥石流带走头颅,反正没有网友能彻底厘清。
再有一说,武则天的陵墓开挖过一部分,但大墓一直没开。专家表示,文物保护压力很大,不敢随便动里面的结构。网络数据里,乾陵游客数量年均数十万,但开放空间局限,石人头放进展馆,也阻断了大家对现场的想象。历史考古的解释只是一种假设,多数悬念还留给未来。
有人觉得,无头石人其实更有象征意义。没有头的石像,反映了外族在大唐政治下的失语。用来表达王权与臣服的关系远比“砸头”或者“地震”更加深刻。你要说是无奈,也许真是无奈;要说是巧合,也许是命数。
到这儿,武则天的功过已不太重要,乾陵的石人头颅能引发这么多推测,用今天的话说也是一种历史现场。东西都在那里,你看见什么就是历史的另一面。
反倒是无字碑摆着,“什么都没有,也什么都有。”至于究竟哪个说法靠谱?或许各有道理,干脆也不用争到底。
历史,如今就在陕西大地。你往前走,一定能遇到属于自己的谜团与答案。
来源:雁去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