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发现,人最大的福气,不是大富大贵,而是守住“三气”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06:06 2

摘要:前几天和一位老友喝茶,他长吁短叹,说感觉自己像个被扎了孔的气球,怎么也鼓不起劲儿来。明明工作没丢,家庭和睦,却总觉得日子越过越没意思,干啥都提不起精神。

前几天和一位老友喝茶,他长吁短叹,说感觉自己像个被扎了孔的气球,怎么也鼓不起劲儿来。明明工作没丢,家庭和睦,却总觉得日子越过越没意思,干啥都提不起精神。

我笑着对他说:“你这不是没钱,也不是没运气,你这是‘漏气’了!”

年轻时我们总以为,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拼命赚钱,以为有了豪宅名车,就能得到一切。可人到中年,看过山顶的风景,也走过人生的低谷,才恍然大悟:真正能撑起一个人一生的,从来不是身外的财富,而是我们内在的那股“精气神”。

老祖宗早就把智慧藏在了生活里:一个人开始废掉的根源,往往就是因为守不住这三口气!

听过一句话吗?“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这颗“心”,就是我们的志气。它是我们人生这辆车的发动机,是那团在胸中熊熊燃烧的火焰。志气一泄,人生就成了一潭死水,再也激不起半点涟漪。

很多人觉得自己“老了”,“不行了”,不过是三十几岁的年纪,却活成了六七十岁的心态,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每天刷着短视频,在虚拟世界里麻痹自己,这就是典型的“志气”漏光了。

想起“书圣”王羲之,他的书法早已登峰造极,名满天下,可他晚年依然坚持每天临池学书,洗笔砚的水都把整个池塘染黑了。别人不解,问他何苦如此。他只是淡然一笑:“书海无涯,学无止境啊。”

正是这股永不熄灭的志气,才让他成为了千古敬仰的书法巨匠。

人活着,可以允许自己暂时休息,但绝不能让心里的那团火熄灭。 无论是重拾一门爱好,还是攻克一个工作上的难题,当你重新找到那个让你“眼前一亮”的目标时,你会发现,全世界都在为你让路。

你的脾气里,藏着你的气运和格局。

我见过太多人,日子过得不顺,不是反思自己,而是把所有的不如意都归咎于外界:抱怨领导不公,抱怨同事使坏,抱怨爱人不够体贴。

殊不知,怨气就像一种慢性毒药,你每抱怨一次,就是给自己喂一口。 它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让你磁场越来越差,吸引来更多倒霉事。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一生屡遭贬谪,从繁华的京城被贬到偏远的黄州,再到更远的海南。换做一般人,早就怨天尤人,一蹶不振了。可苏东坡呢?他走到哪儿,就把乐活的态度带到哪儿。

在黄州,他开荒种地,成了“东坡居士”;被贬惠州,他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到了海南,他竟办起了学堂,传播中原文化。

他和佛印禅师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他看到的“牛粪”,恰恰映照了他内心的“怨怼”。而佛印禅师心中有佛,所见皆是佛。

一个内心充满阳光和气的人,看世界都是温暖的。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管好自己的嘴,你会发现,福气和好运,会不请自来。

什么是底气?

它不是家财万贯的张扬,也不是位高权重的傲慢。真正的底气,是一个人骨子里的自信,是面对任何风雨都能坦然处之的从容。 而这份从容,源于你持续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都把时间交给了碎片化的娱乐,却忘了给自己“充电”。久而久之,知识库不更新,技能不长进,面对挑战时,自然心中发虚,毫无底气。

大家所熟知的董卿,站在舞台上总是那么光芒四射,谈吐间引经据典,从容不迫。这份令人艳羡的底气从何而来?她在采访中说,无论工作多忙,她都雷打不动地坚持每天睡前阅读一小时。

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终都会成为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无人能抢走。

别再用“没时间”当借口了。每天哪怕花15分钟,读几页书,学一个新单词,看一个知识类短视频,日积月累,都能为你的人生添砖加瓦。当你拥有了过硬的本领和丰盈的内心,自然就能挺直腰杆,笑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人生就像一场修行,修的就是我们的这颗心,养的就是我们这口“气”。

志气,是人生的方向盘,让我们知道往何处去;和气,是人生的润滑油,让我们走得更顺畅;底气,是人生的压舱石,让我们行得更安稳。

当你感觉疲惫不堪,对生活失去热情时,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

是不是志气漏了,没有了奋斗的目标? 是不是和气漏了,被无尽的抱怨所包围? 是不是底气漏了,因为停止成长而焦虑?

从今天起,做一个“聚气”的人吧! 堵上生命中的每一个“窟窿”,你会发现,你所期待的阳光、好运和福气,正在前方不远处,等着与你撞个满怀。

最后,想问问屏幕前的您,您觉得除了这“三气”,还有哪些“气”对我们的人生至关重要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我们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请别忘了点个【赞】,【转发】给您关心的人,让这份正能量传递下去,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福气满满”的人!

来源:静思修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