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错一个数字,被领导当众骂到哭”——3月27日,浙江某区财政局小赵把会议餐费0.6万输成6万,直接触发支付预警;副区长空等两小时没吃上饭,冲上本地热搜。
“写错一个数字,被领导当众骂到哭”——3月27日,浙江某区财政局小赵把会议餐费0.6万输成6万,直接触发支付预警;副区长空等两小时没吃上饭,冲上本地热搜。
体制内一次手滑,代价到底多大?
一句话:别怕出错,怕的是不会“补锅”。
小赵当天没躲,立刻截图、发说明、跑银行,赶在下班前把款追回来;财政局按新出的“失误备案制”给他记了“首错警告”,不算考核污点,只扣了当月绩效200块。
网友拍到他拎着水果去副区长办公室鞠躬,被一句“下次请早点”打发出来,现场画面比道歉信还解压。
同款剧情全国都在演。2023年公务员统计报告说,报销填错数占比最高,三成多;文件通知发错群排第二。
现在不少单位把OA系统里那个灰色小按钮“失误申报”点开,填完经过、损失、补救措施,系统秒生成编号,领导、纪检、人事同时收到抄送,留痕就完事,比写检讨省时一倍。
有人担心“留案底”?
数据说,浙江试点一年,92%的备案属于“已整改”,没影响晋升。
更离谱的失误也能圆。
去年某市把“防汛演练”通知写成“防汛演戏”,被群众吐槽“政府拍戏呢”。
办公室小妹灵机一动,干脆把演练现场加了直播解说,字幕全程用“演戏”做关键词,反而冲上热搜,当天涨粉十万。
领导总结:错得可爱,不如将错就错,流量到手。
心理那关怎么过?
国家公务员局去年在20个部委悄悄放了心理咨询室,73%去过的人出来都说“睡了个好觉”。
北京某部委小伙做分享:“我把错误写进小本本,每周翻一次,像看前任照片,提醒自己别再踩坑。
”正念减压课也开进党校,午休15分钟跟着音频数呼吸,比刷短视频踏实。
一句话,失误不是墓碑,是路标。
该报就报,该改就改,该备案就备案,别把一次手滑过成一生阴影。
——“0.6万变6万,换我手也抖。
但小赵三步补救太丝滑,学到了。
现在单位OA那个‘失误申报’按钮,我提前点开看过,真·保命键。
”
来源:敏锐火车1STCQ9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