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放648架无人机!我们的民用系统,竟藏军事“隐形杀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2 18:04 2

摘要:最近我们有家叫大漠大智控的企业,搞出个自动无人机群集装箱系统,按一下按钮就能放出去好几千架四轴无人机,用完还能收回来。

最近我们有家叫大漠大智控的企业,搞出个自动无人机群集装箱系统,按一下按钮就能放出去好几千架四轴无人机,用完还能收回来。

本来这系统是给娱乐行业做无人机灯光秀的,结果不光打破了吉尼斯纪录,还让国际上的军事专家都跟着紧张,这事说起来还挺有意思。

这家公司做大型无人机灯光秀快十年了,这集装箱系统算是攒了这么多年技术的“大招”。

我觉得最亮眼的不是它能放多少无人机,而是那股“省心劲”,系统里有12个平板机架,每个能装54架四轴无人机,加起来能装648架。

以前人工部署这么多无人机,得几个人忙大半天,现在通过伸缩导轨,一键就能让机架从集装箱里伸出来。

无人机同步起飞,落地还能精确回到原位,演出结束自动放回集装箱,运到下一个场地接着用,这点确实比老办法高效太多。

而且这系统特别省人力,以前搞一场灯光秀得好几个人盯着,现在一个人拿个手持控制器加个笔记本电脑就能搞定全程。

本来想找个例子说说这效率有多高,后来发现某草原音乐节就用了这系统,装在卡车上的集装箱,几分钟就把空场地变成了“无人机舞台”,观众看完都夸新鲜。

对娱乐行业来说,这哪是升级设备,简直是把“移动剧场”直接搬来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明明是民用的东西,却因为那个集装箱式的发射回收装置,让军事专家们坐不住了。

现在蜂群无人机技术发展得太快,还融合了AI和机器学习,不用人管就能自己干监视、电子干扰的活,要是真用到打仗上,威胁真不小。

今年早些时候乌克兰搞的“蜘蛛网行动”,就把这种思路玩出了实战效果。

他们用类似集装箱的围栏装在卡车后面,看着跟普通货车没区别,却偷偷摸到俄罗斯的空军基地发动袭击,毁了至少10架战略轰炸机。

这种发射器藏在民用车辆里,敌后渗透太容易了,单个集装箱就能带几百架无人机,打机场、雷达这些暴露的目标,简直一打一个准。

不光乌克兰,以色列之前打伊朗目标时,也用了类似的近距离无人机,虽然发射器不是集装箱,但思路差不多,这也说明这种技术的实战价值早就被验证了。

现在全球的国防企业都在盯着这个方向,中国企业在民用领域的突破,其实也给军事应用提供了思路。

比如未来把这集装箱技术扩展到防空系统、反舰导弹上,甚至装远程火箭弹,要是把这些系统装在商船上,看着是普通货轮,突然放出几千架武装无人机,海战的规则说不定都得变。

而且不光中国在搞,美国也在跟进,他们已经造出了集装箱式的火箭炮,想提升陆基火力的机动性。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也有Hero家族的游荡弹药集装箱系统。如此看来,这种“集装箱武器”已经成了各国都想抢的技术高地。

集装箱设计的战略优势太明显,首先是机动方便,标准尺寸的集装箱,公路、铁路、海运都能走,不用专门的军事运输工具,普通卡车、货轮就能带,后勤压力小不说,危机时刻还能快速部署。

其次是能分散开用,几辆车散开能覆盖大片战场,就算通信断了,单个集装箱也能自己执行预设任务,不用怕被一锅端。

最关键的是隐蔽性,长得跟普通货物没区别,偷偷运到敏感地方,突然发起袭击,这不就是现代战争里的“隐形杀手”吗?

但问题也跟着来,怎么防这种蜂群无人机呢?传统的导弹、炮台根本不够用,比如美国的“爱国者”导弹,打一架低成本无人机要花几百万美元,效费比差得太远,而且一次也跟踪不了几架。

电子战和高功率微波武器虽然能对付一批,但射程太近,得贴在目标旁边部署,还对付不了那些能自主飞行的无人机。

很显然,现在还没有特别好的防御办法,这也是各国都在头疼的事。

大漠大智控这集装箱无人机系统,既是中国民用无人机创新的体现,也意外让民用技术有了军事转化的可能。

它给娱乐行业带来了革新,也给国防现代化提供了 “模块化”“低成本” 的新思路。

但同时,技术跨界也带来了安全问题,怎么平衡创新和规范,怎么造出有效的防御系统,都是未来要解决的事。

在地缘政治紧张的当下,这小小的集装箱,说不定真能悄悄改变全球的战略格局。

来源:云娱云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