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汪涵用无人机给老婆庆生”这条热搜,其实最扎眼的是那串小字:儿子三年级,两口子轮流接娃。
“汪涵用无人机给老婆庆生”这条热搜,其实最扎眼的是那串小字:儿子三年级,两口子轮流接娃。
明星接送不稀奇,稀奇的是——他们居然真把日子过成了“排班表”。
长沙的晚高峰,广电大楼后面那条单向两车道永远堵成一锅粥。
汪涵被拍到那天,左手拎个蓝色奥特曼书包,右手举着电话,一句“我接到人了,你直接回家做饭”被路人听得清清楚楚。
没有助理,没有口罩拉到下巴的偶像包袱,就是一个普通家长,在人群里踮脚找自家娃。
画面一出,评论区齐刷刷一句:原来明星也怕班主任拖堂。
杨乐乐那边的画风更“人间”。
她把小区地下车库一角改成临时直播间,手机支架+补光灯,直接开卖“少儿口才课”。
不卖焦虑,只卖“把娃的话痨变成表达力”。
第一批学员里,有三分之一是湖南卫视同事的孩子,学费收得比外面机构便宜一半,还附赠“主持人妈妈陪练”服务。
有人调侃她“降维打击”,她回得直白:我只是把当年台里培训新人的那套,改改年龄标签,再搬到抖音。
两口子分工明确,却也不是“男主外女主内”的老剧本。
汪涵现在一半精力在湖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天天跟老艺术家们喝茶开会,回来把茶味带进厨房,每月那顿“专属约会日”大餐,菜单必须出现新菜。
杨乐乐的文旅节目《湘行漫记》年底上线,她拉着编导跑遍14个地州市,拍“湖南人一天怎么过”,素材里最多的是菜市场砍价和奶奶带孙子。
她说:“我想拍的不是风景,是烟火把一家人黏在一起的样子。
”
最妙的是他们对待“时间”的态度。
别人挤破头想翻红,他们主动申请减工作量;别人把娃送进国际学校,他们让娃读公立,理由简单——“放学能走路回家,省下的通勤时间够打一场羽毛球”。
汪涵在《云上的小店2》里,把这句话说得更直白:“以前觉得时间就是金钱,现在觉得时间就是一起吃晚饭。
”
有人算过一笔账:汪涵减少的通告量,折合成肉眼可见的收入,一年少赚至少两千万。
可他自己爆料,省下的夜晚用来陪娃拼乐高,拼完还能顺手把第二天的早餐面揉好。
杨乐乐把工作室开在小区隔壁,步行十分钟,中午能回家炒个青菜。
钱确实少赚了,但“可自由支配的24小时”一下子多出三小时,这买卖在他们眼里划算得要命。
15年婚姻,没靠“世纪婚礼”上热搜,也没把“恩爱”刷成日更。
真被拍到同框,往往是科技馆里蹲着给娃系鞋带,或者奶茶店门口互相擦汗。
长沙的夏天热得冒烟,两口子挤在自家“乐乐茶”柜台后,一个收银一个打包,汗水顺着下巴滴到围裙上,照片糊到连滤镜都救不了,评论区却一水“这才是过日子的脸”。
明星婚姻像玻璃,易碎还自带放大镜。
可这对夫妻把玻璃擦成了窗,窗外是菜市、学校、科技馆,还有每月必须兑现的那顿“只属于两个人的晚饭”。
没人能保证15年没吵过架,但能把吵架时间压缩到“娃睡着以后”,再把和好仪式放在“一起把无人机飞上天”,本身就是一种接地气的浪漫。
所以,再看那条无人机庆生的视频,别只盯着“明星也会玩花样”。
真正值得咂摸的是后面那句:飞完无人机,两人回家给儿子切月饼,顺便把第二天早读要用的古诗贴在冰箱门。
烟火和诗意之间,他们只隔了一个“记得回家”的动作。
来源:奇妙星空kj9oDx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