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向家破产了!”这条消息在国庆假期前开始在网络蔓延,起初只是零星的猜测。但随着假期结束,传闻却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甚至出现了“向华强夫妇炒楼输掉百亿”、“遭银行追债”等细节描述,一时间引发广泛关注。
“向家破产了!”这条消息在国庆假期前开始在网络蔓延,起初只是零星的猜测。但随着假期结束,传闻却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甚至出现了“向华强夫妇炒楼输掉百亿”、“遭银行追债”等细节描述,一时间引发广泛关注。
面对愈演愈烈的谣言,向华强在10月10日采取了香港娱乐圈罕见的正式辟谣方式——在香港各大报纸刊登个人署名声明,并于当日下午与妻子陈岚(向太)共同召开记者会,以最正式的方式回应传闻。
向家“破产”传闻最初在9月底开始发酵。当时,有网友将一些零碎信息拼凑成“豪门崩塌”的戏码:向太频繁直播带货,从几百的商品到奢侈品包都卖;
向佐一改硬汉形象,以怪异女装造型博眼球。这些正常的工作行为被解读为“向家资金链断裂”的信号。
9月28日晚,当“向家是不是破产了”登上微博热搜后,向太在直播间做出了第一轮回应。她拍着桌子笑道:“我们没破产,房子珠宝都在,公司还养着1000多员工呢!”她直言这些都是造谣蹭流量,并警告“如果有内容就会被我告了”。
向佐随即转发相关报道,写道:“做得好不好都有人说,但说话的人请有点底线。” 正常情况下,当事人的辟谣应能让风波平息。然而国庆假期期间,谣言不仅没消失,反而变本加厉。
新一轮谣言称“向华强和向太赌输百亿,出现在银行追收贷款名单上”,甚至详细描述所谓“破产”细节,终于让向家无法继续容忍。
10月10日,向华强用最正式的方式回应了谣言。他在香港报纸发表个人署名声明,明确列出五点澄清:
第一,本人及/或向太绝无破产或被申请破产;
第二,从未在香港(或香港以外任何地方)的银行追收贷款名单上出现或遭任何银行追收贷款;
第三,没有向任何银行、其他机构或人士借入百亿港元;
第四,从未因在中国(或任何其他地方)炒楼输掉巨额款项;
第五,管理之公司均如常运作,并未出现任何财政不稳情况。
这份声明直接戳穿了谣言的核心论点。更显底气的是,声明并非空口辩解,而是有实际事实支撑。向太此前在直播间展示的珠宝收藏和公司运营状况,都是对谣言的实际反驳。
在声明的最后,向华强强调已委托律师采取法律行动,“如再有任何机构及人士在任何媒体上发放或重复任何类似上述不实谣言,将立刻采取法律行动,并保留一切法律追究权利,绝不姑息。”
这场风波的源头,可能追溯到今年7月的一则新闻。当时有媒体报道称“向佐被澳门美高梅追债140万港元”,引发全网对“向家是否涉赌”的热议。
然而不到24小时,剧情就出现戏剧性反转。美高梅中国在7月16日凌晨发布官方声明,澄清向佐并非借款人,而是“为第三方提供的信用担保人”,并且所有款项已全数清还,相关法律程序已终止。
这场由“欠款”引发的舆论风暴,最终以“担保乌龙”收尾。但很多人只注意到初始报道,却忽略了后续澄清,从而留下了“向家连140万都还不起”的错误印象。
与此同时,向家成员的业务转型也被误读。向太高调进军直播带货领域,今年2月18日的开年首播一度登上带货榜总榜第一。
这些正常的商业拓展,却被部分网友解读为“豪门落魄”的信号,忽略了直播带货已是普遍商业现象的现实。
尽管谣言传得沸沸扬扬,但向家的资产根基依然稳固。除了众所周知的九龙塘估值十亿的豪宅,向家在中国星集团持有的版权资产更是“隐形财富”。
中国星集团作为向华强旗下的上市公司,拥有《赌神》《逃学威龙》等经典电影的版权,每年都能产生稳定的版权收益。此外,向家还布局了完善的家族信托,资产早已制度化安排。
在商业布局上,向家成员各有侧重。向太专注直播带货,向佐则开拓内容创作领域。数据显示,向佐近30天直播销售额突破2.3亿,显示其转型的成功。
这些坚实的资产基础,远非短期谣言所能撼动。向家在声明中强调“公司运营如常”,并非虚言。记者会结束后,向华强夫妇离开会场时表情轻松。
谣言总会过去,但向家的商业版图依然稳固。正如向太所说:“豪宅、资产都在,养着上千员工。” 这些实实在在的资产,远比网络上的流言更能够说明问题。
来源:小柒说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