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一只蚂蚁离开群居的巢穴独自外出探索世界,此时唯一可以作为依靠的,便仅有它自己的大脑。独自探险的模式其实十分古老,1亿多年前的蚂蚁先祖们所使用的这种模式,今天仍有许多种类的蚂蚁在使用。因此,如果说有一项关键技能是每个觅食蚁所必须掌握的,那就是方向感。对于一只蚂
▌[法]奥德蕾·迪叙图尔 安托万·威斯特拉赫 著
让我们与这些小蚂蚁一起开启探险之旅吧。
当一只蚂蚁离开群居的巢穴独自外出探索世界,此时唯一可以作为依靠的,便仅有它自己的大脑。独自探险的模式其实十分古老,1亿多年前的蚂蚁先祖们所使用的这种模式,今天仍有许多种类的蚂蚁在使用。因此,如果说有一项关键技能是每个觅食蚁所必须掌握的,那就是方向感。对于一只蚂蚁来说,迷路和找不到自己的家是致命的。在这两种情况下它都死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蚂蚁已经发展出非常有效的方法来避免迷路。具体有哪些方法呢?
可能会令你感到有些诧异,就像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一样,许多研究动物定向的科学家成天都在把玩一些小小的彩色立方体、圆柱体或三角形。在实验室里,这些物体被用作人工标志物,用以测试动物使用何种信息来确定方向。这类实验通常用小鼠、鱼、鸽子以及其他在实验室中饲养的脊椎动物来做,也用蚂蚁来做。这方面的明星之一是一种长约1厘米的热带蚂蚁,它的名字就好像是一首硬摇滚歌曲的曲目:巨目破坏蚁(Gigantiops destructor)。
哈佛大学教授威廉·惠勒在1922年写道:“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一个贪得无厌的怪物,长着巨大的眼睛,就好像一只巨大的昆虫界的美洲虎。”的确,从Gigantiops的词源来看,来自希腊语的“gigas”(巨大的)和“opsis”(眼睛)拼在一起,意思就是“巨大的眼睛”——该物种的眼睛是迄今已知的所有蚂蚁中最大的:每只复眼大约有4000个面!
然而,“destructor”(破坏者)一词的起源令人费解。这个名字是1804年由丹麦动物学家法比尤斯(Fabricus)命名的。惠勒声称,这位研究者“……肯定对这种昆虫的行为一无所知”。的确,这些蚂蚁看起来完全无害,甚至有些可爱。在实验室里,只需要几秒钟就能被它迷住。
这些长着长腿的小生物用它们像小鹿斑比一样的大眼睛看着你,迈着小侧步。当你在房间里移动时,你会看到几十个小脑袋在盯着你看。当你向一只蚂蚁伸出手,这个好奇的小东西便会跳到你的手指上,温和地探索新的环境。学生们往往对它们一见钟情。
但这是人类视角下的观点,我们很肯定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同意这一点。事实上,电子显微镜下的放大图揭示了这只野兽黑暗的一面:锋利的大颚如同两把钢锯,指向前方的尖刺胡子,再往上是两只巨大无比的眼睛,从这个角度看去,不再是让你联想到小鹿斑比的可爱眼睛,而更像是在咬向你之前俯视着你的恶魔的眼睛。巨眼怪绝对是个猎食者,而且对其猎物来说绝对是真正噩梦般的猎杀者。法比尤斯并没有错,它的的确确就是巨眼怪。
这些蚂蚁的定向能力相当了得,足以让你惊掉下巴。把它们放在一个迷宫里,经过不到10次的尝试,它们就能记住8个连续路口的顺序。它们还能将抽象的视觉线索作为参照物来确定方向,譬如一条垂直线的粗细,旋转的方向是向左还是向右,等等。如果在实验环境中增加一些物体,它们会立即记住这些物体的位置,并借此更快地确定自己的路线。若是移开所有物体,它们就会借助其他难以察觉的线索来确定方向,如实验室房间的形状或者天花板上霓虹灯的位置等。 (1)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