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4岁的德国青年亚历克斯·穆勒(Alex Müller)经常背着一个巨大的回收袋,出现在德累斯顿易北河畔的垃圾桶旁。凭借对捡拾空瓶的热情,穆勒意外走红网络。他靠着一点一滴积攒来的瓶罐钱,不仅支付了驾照考试费用,还立下目标——用这些“废瓶”买下人生中的第一辆车。
24岁的德国青年亚历克斯·穆勒(Alex Müller)经常背着一个巨大的回收袋,出现在德累斯顿易北河畔的垃圾桶旁。凭借对捡拾空瓶的热情,穆勒意外走红网络。他靠着一点一滴积攒来的瓶罐钱,不仅支付了驾照考试费用,还立下目标——用这些“废瓶”买下人生中的第一辆车。
穆勒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捡瓶子”收获
曾用空瓶一次兑换超228欧元
在德国德累斯顿的街头,24岁的机械师亚历克斯·穆勒弯腰从地上捡起一个被丢弃的啤酒瓶。他笑着对身旁的记者摇了摇手中的空瓶:“看,这瓶子值0.25欧元(约2.1元人民币)呢!”
在德国超市,几乎每个饮料瓶在结账时都会提前缴纳8分钱到0.25欧元不等的押金,退回空瓶即可换取现金。穆勒指着瓶身上的回收标志解释说,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空瓶,帮他赚到了考驾照的费用,现在他正努力攒钱,准备买下人生中的第一辆车。
穆勒在社交媒体上的昵称叫做“Pfandhauptmeister”,德语直译为“押金大侠”或“押金大师”。两年前,他因为学徒工作不顺利,萌生了靠社交媒体记录自己日常捡空瓶的想法。让他意外的是,这些接地气的“捡瓶子视频”居然迅速走红。
如今,穆勒的TikTok账户点击量动辄上百万,在各大平台已经积累了超过25万粉丝。他每天都会开启“直播捡瓶”模式,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粉丝们仿佛跟着他一起“云捡瓶”。不少粉丝在评论里为他加油:“钱就躺在街上,能捡多少捡多少!”
别小看这些零碎的押金收入。穆勒平均每天利用业余时间捡瓶一到两小时,每小时进账约3到8欧元。遇到音乐节、啤酒节等大型活动时,他更是满载而归:最近一次德累斯顿市集庆典的晚上,他揣着兑换券去超市回收机兑现,一口气收获了超过228欧元的押金。当机器吐出长长的收据,收银员一看傻了眼——抽屉里的现金竟不够找给他的。
穆勒笑言:“那可是916个易拉罐和塑料瓶!沉甸甸的‘战利品’差点拿不动!”为了高效收集瓶子,他还特地摸索出了一份“德累斯顿空瓶地图”:白天他常去市中心和公园转悠,傍晚就专挑易北河边热闹的野餐地逛。“白天市中心机会多,晚上去河边,德国人下班爱在那儿喝啤酒,你总能找到不少,”穆勒分享自己的“经验之谈”。
德累斯顿街头
现在,穆勒已经靠兑换空瓶子攒下了一笔不小的存款——存到了4325.79欧元,足够支付德国动辄数千欧元的驾照培训费用。如今,他已经满怀信心地走进驾驶学校开始上课了。
有了粉丝的打赏和支持,穆勒的存钱计划大大加速。有了驾照,下一步计划就是买车了——靠着捡空瓶,目前他为买车已经积攒了超过4000欧元。起初,他的女友不理解穆勒对空瓶子的这股执着劲儿,如今却成了他最坚定的支持者。“她现在完全理解了,”穆勒笑着说,“这是我的事业,更是我的成功。”
德国流行“捡瓶子”,全民参与回收文化
穆勒的走红,让许多人感叹于德国独特的押金回收制度和由此孕育的回收文化。在德国,几乎所有饮料瓶和易拉罐在购买时都含有一定押金(Pfand)。喝完后将空瓶投入超市的回收机,机器扫描条码后会吐出购物券或现金小票,凭票即可在收银台兑换现金。
这套制度最早于2003年立法推行,并在近年不断扩大适用范围,如今涵盖了容量0.1升到3升的塑料瓶、金属罐甚至玻璃瓶。在押金激励下,德国的饮料容器回收率高得惊人:一次性饮料容器的回收率高达98%,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押金制度在促进环保的同时,也催生了一种特殊的“瓶子经济”。城市中随处可见像穆勒这样的人提着大塑料袋收集空瓶。许多德国民众对“捡瓶子”的态度颇为宽容,甚至一些人形成了约定俗成的默契:如果手中有空瓶不要了,他们往往不会直接扔进垃圾桶,而是贴心地把瓶子放在垃圾桶旁边,方便别人取走。
一些大城市专门在公共垃圾桶上加装了挂架,用来放置空瓶,避免捡瓶者翻找垃圾的尴尬。德国民间还出现了名为“Pfandgehörtdaneben”(意为“押金就该放在旁边”)的环保行动,呼吁市民主动将空瓶留在垃圾桶附近,并倡议政府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支持。
德国慕尼黑,一名男子在公共垃圾桶中收集押金瓶 图据视觉中国
不过,捡瓶子在德国也并非轻松的职业。研究显示,六成受访捡瓶者是身陷贫困的退休老人,还有不少是失业者或露宿者,他们迫于生计不得不日复一日弯腰拾荒。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说:“我有退休金,但因为离婚后养老金太少,不捡瓶子没法过日子……我辛苦工作了50年,老了却不得不靠捡瓶子贴补生活,真是令人心酸。”对这些捡瓶者来说,满地的空瓶就是养家糊口的希望。
有评论指出,人们不应嘲笑这些拾荒者,相反,他们值得尊重,因为他们不仅靠自己的劳动补贴生活,还为环保作出了贡献。在穆勒走红后,当地媒体上也不乏正面评价:“他克服了碍于面子的顾虑,大大方方地从垃圾桶里捡瓶子,为生计奔波的同时也清洁了城市、一举两得。”不少德累斯顿市民都认识了这位乐观的“瓶子达人”,称赞他“让环保变得接地气又有趣”。
如今,亚历克斯·穆勒已经成为德国萨克森州家喻户晓的网络红人。他把一件原本带有艰辛和无奈色彩的事情,玩出了新意,干出了成绩。
在粉丝的支持下,穆勒的“瓶子存款”正离他的汽车梦想越来越近。他甚至表示,等买到车后也不会就此收手,计划再坚持捡瓶至少一年,并把那一年的所得全部捐给当地学校的反霸凌项目,以此回馈社会。
红星新闻特约记者 王薇 发自柏林
编辑 欧鹏
审核 何先菊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