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间推移,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的决定尘埃落定,当地时间10月10日,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玛丽亚·科里娜·马查多,表彰她“为委内瑞拉人民争取民主权利的不懈努力”。这消息一出,全球媒体瞬间炸锅,尤其是那些盯着特朗普的欧洲记者们,BBC和《卫报》直播间里,弹幕
诺贝尔和平奖名单一公布,特朗普的“和平总统”梦就这么碎了,获奖者竟是委内瑞拉反对派领袖马查多,他那“解决八场战争”的自夸瞬间成了笑柄。
【诺奖揭晓,特朗普的“冲奖”努力付诸东流】
随着时间推移,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的决定尘埃落定,当地时间10月10日,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玛丽亚·科里娜·马查多,表彰她“为委内瑞拉人民争取民主权利的不懈努力”。这消息一出,全球媒体瞬间炸锅,尤其是那些盯着特朗普的欧洲记者们,BBC和《卫报》直播间里,弹幕刷屏“特朗普无缘奖项”。
话说回来,特朗普对这座奖的执念,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从第一任期开始,他就酸溜溜地抱怨奥巴马“上任九个月就拿奖”,自己“拯救世界”却被忽略。近日,东盟峰会刚结束,他就加紧“最后一搏”:10月8日,在Truth Social上宣布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加沙停火“20点计划”第一阶段协议,还扬言“12日亲赴埃及见证”。内塔尼亚胡办公室更绝,9日发AI合成照,首相亲手给特朗普挂上诺奖章,配文“他当之无愧!”。看得出来,这帮盟友是真怕他不高兴。
顺带一提,特朗普儿子埃里克也在X上号召粉丝转发“特朗普应获奖”,白宫官方账号跟进发文“和平总统”。可诺奖委员会早有定论,周一(10月6日)就敲定名单,停火协议来得太晚,影响不了大局。专家阿斯勒·斯文直言:“特朗普今年不可能获奖,我100%肯定。”这种程序上的“硬伤”,特朗普早有预感,却还是忍不住自夸“历史上没人解决这么多战争”。
【特朗普的“诺奖情结”,从抱怨奥巴马到施压挪威】
这种匪夷所思的逻辑,确实很有特朗普特色。回想2020年,他被挪威议员提名斡旋阿联酋-以色列正常化,兴奋得连发16条推文,转发祝贺新闻。可提名晚于截止日,奖给了世界粮食计划署,他只能干瞪眼。第二任期伊始,7月他打电话给挪威财长斯托尔滕贝格,本聊关税,顺嘴问“诺奖怎么运作”,8月白宫爆料,多国如以色列、巴基斯坦、柬埔寨提交提名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更逗,抛出“导弹换提名”:给“战斧”导弹促俄乌停火,就提名特朗普。
不得不说,特朗普的“冲奖”套路一套一套:9月联合国讲话时,他说“每个人都觉得我该拿诺奖,这不是为奖,是为救命”;9月30日又重申“解决七场战争,不获奖是对美国的侮辱”。数据摆在那,2025年提名338组,个人244名,组织94个,美国四位总统获奖——罗斯福、威尔逊、卡特、奥巴马。可特朗普呢?CNN民调显示,仅22%美国人认为他配得上。话说回来,奥巴马“什么都没做”就获奖,特朗普却被委员会三名成员公开diss:主席弗莱德内斯批他“攻击媒体100多次”,克莱梅特说“瓦解民主”。
【各方舆论造势,挪威政界战战兢兢怕“报复”】
更重要的是,诺奖的“政治光谱”让特朗普吃亏。委员会五人中,至少三人亲民主党,格里·拉森阴阳MAGA运动,批评减少对外援助。挪威左翼领袖伯格斯特直言“为后果做准备”,担心特朗普怒火转向:加关税、增军费,甚至宣布挪威“敌国”。英国《卫报》报道,挪威官员打趣“公布当天请病假”。事实表明,特朗普的孤立主义——退群毁约、关税战、威胁夺加拿大——跟诺奖宗旨“促进民族和睦、推动裁军”南辕北辙。颁给他?那奖项公信力得崩盘。
顺带一提,马查多获奖也争议满满。她是委内瑞拉反对派,涉嫌“选举舞弊”抗议,领导游行酿骚乱,却被表彰“反抗独裁”。网友吐槽“还不如特朗普,至少他嘴上停了八场战”。特朗普前两天预言“他们找理由不给我”,现在一语成谶,白宫传出怒吼在所难免。
【特朗普的“和平”人设,终究敌不过现实误判】
看得出来,特朗普钻进牛角尖,自欺欺人罢了。他改“国防部”为“战争部”,却自称“和平使者”;宣称解决印巴、泰柬等冲突,其实多是当事人贴金,莫迪在加沙停火后才“祝贺”,印度50%关税压力下仍不认账。战略上,这暴露西方鹰派的尴尬:诺奖成政治工具,奥巴马获奖后成“史上最长战争总统”,公信力早丢光。特朗普若继续施压,只会让盟友更被动,挪威、美挪关系成牺牲品。
话说回来,真正的和平,从来不是一张嘴、一纸协议就能换来,而是摒弃霸凌、尊重规则。特朗普的诺奖梦碎,会不会让他反思“让美国再次伟大”的代价?否则,这种空头支票,只会让世界继续在不确定中煎熬,不是吗?
来源:视界InSight